; 说起荥阳城中的大户,主要就是荥阳郑氏。
这荥阳郑氏是东汉末年的大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韩哀侯灭郑后,子孙相继以国为氏。
西汉时有大司农郑当时,定居于河南郡开封县,现在郑氏族人也主要在开封县居住。但是,荥阳是郑氏的起家之地,是郑氏的根本,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会放弃。
待韩成的军队占领荥阳一日后,开封县的郑氏家族中召开了家族聚会,各房主要的掌事者皆参与聚会。
家主郑元开门见山的说道:“诸侯联盟军在袁绍的带领下大战西凉军,现董卓已经火烧洛阳奔长安而去。虽然董卓对我们郑氏还算友好,但董卓生性残暴,且来自西凉偏僻之地,即使拥兵十万,仍不成气候,我郑家不能投靠他。
现在冀州军的韩成占领了荥阳城,三房一脉仍居住在荥阳,正好借次机会,我召开家族聚会,主要目的就是谈论一下,趁现在天下大乱之时,我郑氏何去何从?”
掌管家族财政的是郑元的三弟郑让,这郑让乃是庶出,但郑家大权不分嫡子庶出,能者居之。
因为掌管财权经常和商人打交道,消息比较灵通,故第一个起身对着家主郑元说道:“我掌管家族的商人,他们走南闯北的带回不少消息。
我就来说说这韩成。此子是冀州牧韩馥的侄子,今年十八岁,有一手百发百中的箭术。从韩馥到了冀州后便开始掌军,深的韩馥信任,这一年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常山郡,周围的山贼皆被其剿灭。
每剿灭一处山贼,均派遣军队为百姓修缮房屋等,在冀州地区颇有名望。
此次诸侯讨伐董卓,只有这个韩成和曹操校尉一起追逐董卓,实乃知大义之人。然其伯父韩馥性格优柔寡断,做事瞻前顾后,不是可投靠的明主。”
待郑让说完以后,郑元的二叔郑愤说道:“韩成此子,无论怎么做,也不过是个十八岁的青年,和名满天下的袁氏兄弟相差甚远。现在,袁氏名声如日中天,如我郑氏再加一把力,则天下可取之。”
郑元未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心里默默的听着,念叨着:“二叔和袁氏走的很近啊。”
郑元的四弟郑泰一直在朝廷当官,一开始辅助大将军何进,任尚书侍郎,后迁侍御史,董卓进京之后,拜议郎,但仍不看好董卓。
说道:“国贼董卓,霍乱朝政,理应举兵讨伐。但袁绍此子破了虎牢关后就犹豫不前,用大义之名谋私利之举。以吾之见,难成大事。
而曹操,韩成之流竟然敢率军追击,实乃大汉之忠臣,我料定此二人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我和曹操共事过一段时间,颇有交情,我感觉曹操此子定不是池中之物,我建议投奔曹操。我听说曹操近日在汴水大败,正是我郑氏家族雪中送炭之时。”
待郑泰说完这番话,郑元满意的点了点头,众人才知道,家主也是看好曹操。
与此同时,各大世家也在举行着不同的家族聚会,商议着天下的走向大势以及投奔对象。
有的家族对曹操,韩成之举表示赞成,有的家族则表示反对,意见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