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的封地其次,临安以北湖州以西的宣州是他的,赵桓的封地最次,临安西边宣州南边的歙州是他的。除了三州之地外,还承诺每年给三个皇帝各三百万贯奉养钱。
即便如此,三个皇帝嘴里同意回去,却一直以家人未归为借口。但这个借口在一个月后就破灭了,因为他们的家人也都乘坐海船,回到山东。在没有任何借口,他们也都答应南下。但就在准备出发前,赵桓突然病倒了,他希望其他两人先行,他想先留在山东养病。
赵桓都不想走,本就不想走的赵楷更不想走。徽宗借口天气严寒,想等到开春再走。但三个皇帝都表示,可以先派部分年轻的家人南下,在封地里筹备。等明年他们去的时候,就不会太仓促了。
说白了,不是喜欢山东,只是不放心。先派他们的心腹去封地经营,如果确实没有什么危险,他们再回去。或者这些心腹去了,还能做个接应,万一有变故,有一条后路。
李慢侯回到山东之后,洪皓立刻上门,希望燕王帮他护送三圣南迁。不止洪皓急,整个朝堂都急。因为最近北迁的声音再次响起,流落江南的北人官僚数量之多,甚至可以跟南方官员分庭抗礼,因为文化上,还是北人占优势。尽管江浙一带的官员已经开始占数量优势,但他们依然无法夺取话语权,几千年来的优势地位,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江南文人要夺取话语权,对手不仅仅是这些南迁的北人官僚,还有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只要他们还在信奉孔孟之道,就很难冲击从孔孟之道里诞生出来的一大堆北人思想。
北迁开封,在道理上讲,已经没有任何干扰,因为连治河工作,也有了进展。黄泛区已经消失,黄河得到控制,在晏湲三年治理之下,开封也恢复了一定的生气,如今也是人口二十万的大城市,并且增长迅速,毕竟两百年来,宋王朝为这里投入了太多资源,基础太好。
虽然没有了外地,也没有了水患,但这里有藩镇,周边藩镇林立。东边、北边是强势的东藩,往西是陕西的西藩,南边是江藩,开封已经位于三大藩镇集团的包围之中。当然从扬州开始的运河线,被赵鼎早前收了回来。如果是一个强势进取的王朝,在雄才大略的帝王统治下,可能会选择迁都开封,控制各路藩镇。比如明朝的朱棣,可惜赵构不是朱棣,他可不想置身险地。
赵鼎既不是寇准也不是于谦这样的权臣,不敢让朝廷冒险,不敢让皇帝冒险。
之前赵鼎主政,压制着一干北迁的北人官僚,用各种借口和理由搪塞。现在三个皇帝的回归也出现了一些变故,因为有人开始主张让老皇帝坐镇开封。三个皇帝可以分镇东西南三京,至于北京大名府,则被李慢侯夺走了。
而且这件事还把奉迎使洪皓给牵扯进来,之前为了让赵楷南下,洪皓没考虑太多,答应让赵楷先在南京安顿,这本是缓兵之计,只要赵楷离开山东,进入朝廷辖地,就由不得他了,可是事情传出去之后,却引来了高层猜忌。
有不少支持者支持洪皓的决定,把洪皓给架了起来,虽然他已经跟赵鼎解释过。但百口莫辩,即便赵鼎信赖他,可架不住别人多想。而且有不少同僚,尤其是江北的官僚群体,不少都给洪皓写信,南京应天府知府、西京河南府知府,都纷纷表示,已经做好了迎驾准备。
北人集团实力强大,一直到南宋第三代皇帝时期,还有陆游、辛弃疾这样的北人官僚把持话语权,谁敢不说北伐,那就是奸臣,更何况现在。江北、河南又是北人官僚聚集之地,皇帝不敢北迁,留一个赵氏皇族坐镇,而且还有三个退休的皇帝可选,也不知道这群北人官僚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逼迫朝廷北迁,还是真的如此天真。
总之赵鼎很难办,赵构很担忧,洪皓则头大如斗。
“三位陛下。还是南迁吧。小王亲自护送如何?”
李慢侯回来后,跟洪皓一起劝他们。
他又不想挟天子,而且也不是挟天子的形势,三个皇帝留在他这里,有百害而无一利。万一谁死了,他铁定要吃挂落。宋徽宗看着富态,谁知道会不会突然就死了。毕竟历史上他早就死了。只要把他们送回去,那就好办多了,死了是赵构的麻烦,跟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