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机动,拙于阵战。
西辽进攻呼罗珊却失利了,驻防这里的是一万女真古拉姆,女真人坚守要隘,别说契丹人了,就是最擅长攻城的汉人,也只能选择长期围困,或者用地道埋设火药,可这一带的地形复杂,山势高峻,石山更多,根本不可能挖掘。
久攻不下之后,西辽和伽色尼帝国达成和议。依然按照以前塞尔柱帝国和西辽的边界,木鹿和巴里黑归了西辽,伽色尼帝国守住了呼罗珊主要山地。呼罗珊不值得争夺,可是呼罗珊是波斯和印度的屏障,守住了呼罗珊,就守住了波斯、印度,另外巴格达地区和小亚细亚地区,西辽也没法去攻打。
所以此战的胜利者,表面上是西辽,实际上是伽色尼帝国。他只是没争到中亚霸权,没什么实际损失。就连主力部队女真古拉姆损失都不大,主要是雇佣兵和志愿兵这些杂牌被西辽大军歼灭了。恐怖的歼灭,就像女真、漠北联军一样,打败之后很难逃跑。不过为了换取和平,伽色尼帝国最后还是愿意给钱,每年数额不变,三百万金币。
西辽是表面上胜利,伽色尼帝国是实际上胜利,唯一的输家其实是之前在这一带跳的很欢的花拉子模。两大强国的争霸,实际上就是花拉子模引起的。当伽色尼帝国攻破花拉子模的时候,他们的大汗逃到了虎思翰耳朵求援。但西辽夺回花拉子模后,却没有让他们回去。西辽已经不是大石复国初期,现在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直接统治地方的能力。
虽然契丹人还没有彻底定居下来,但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个中心。汉儿筑城,契丹游牧,牧区是围绕着一座座城池的,而不是冬夏牧场制。这大大节约了人力,一个城池,加上一个古列延,就能控制一片绿洲。
于是花拉子模的历史终结了。
争霸的结果表明,契丹人确实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锐利,主要是敌人在变得更强。但他们的统治更强了,西辽的兴盛期还没结束。他们依然拥有野战上的优势,最重要的是,现在他们有了人口优势。契丹、汉儿人口达到三百万之后,已经超过其他民族相加的人力。而附属势力,一部分是高昌回鹘、东西喀喇汗国这种都城周边都是汉人的农田和契丹人的牧场的附属国,或者就是玉里伯牙吾氏为盟主的乌古斯部落、钦察人部落。
以前独立的葛逻禄、乌古斯等突厥势力,已经彻底消失,不是迁到了西亚,就是被清洗了。可是西辽的扩张方向,基本上被阻断了,往南无法通过呼罗珊,就去不了西亚,往北是东罗马帝国,极不容易打,而且也在给西辽纳贡。
但西征是西辽用来维系漠北民族忠诚的手段,一旦无法西征,他们就将无法控制漠北民族。控制不了漠北,可不仅仅意味着他们无法借用草原民族的兵力,漠北时空之后,中京可敦城立刻就要失去。辽国东西地区就会被切为两段,临潢府和大定府就将跟西域分隔。
所以西征依然如期展开,跟伽色尼帝国议和后,契丹人集结了更多的兵力,同样是四十五万部众,沿着黑海沿岸,进入多瑙河区域。打垮了迁移到这里的伏尔加保加尔人后北上,进入匈牙利人控制的瓦拉几亚平原。
从波兰去年败退回来的匈牙利人根本无法跟契丹大军对抗,又拿不出足够的金币纳贡,被迫放弃了这片土地,在喀尔巴阡山固守。而契丹人则占据多瑙河流域的几座城市,迁移汉儿来守城屯田,将数部契丹安置在周边,然后将中亚、南俄草原上大量外帐部落,整体迁移到这里游牧。
倒是没有想过彻底占据这里,只是做长期进攻打算,这次攻击的目标并不是匈牙利人,而是神圣罗马帝国。因为神圣罗马帝国不臣,所以全部十八万外帐部落和一半十万帐契丹,拖家带口赶着牛羊牲口在这里游牧,十八万汉儿守城,沿途筑垒,运输粮草,做长期准备。
神圣罗马帝国也知道是冲着他们去的,于是大力援助匈牙利,跟东罗马帝国外交联系,希望东罗马帝国出兵夹攻契丹人。
神圣罗马帝国也不想让契丹人一次又一次的西征,这些年契丹人西征,将大量钦察人、保加尔人赶到了东罗马帝国境内,带来了巨大麻烦。于是东罗马帝国组织这些依附部落,给他们提供武器装备的粮草,让他们去攻打契丹人。
就在神罗、匈牙利和东罗马富庶部落三面逼来之际,契丹人突然撤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