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行程计划,今天早上6:30出发,前往卢克索西岸参观帝王谷和女王庙,午餐后乘车返回洪加达。导游昨晚就通过微信群提醒我们,务必准时吃完早饭,做好准备。
为了享受一顿时间充裕的早餐,我宁可早起一点。所以,我和爸爸6点钟就拖着行李箱来到酒店大堂,放置好行李后,我们直奔大堂右侧的餐厅。
来到餐厅后,才发现,一向早到的严阿姨和陈浩哥哥已经在取餐了,似乎我和爸爸总是比他们慢一拍。
餐厅的设计很有特色,融合了很多法老的元素。比如餐厅有很多大柱子,柱子上有法老像和神像的雕刻,柱帽上有莲花的形状,这和卡纳克神庙的风格非常像。最惹人注目的是,餐台的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大阳船,船的两头各有一朵盛开的莲花,两朵莲花弯曲成面对面的状态,船身中间是放置神像的神龛。在这样的环境中用餐,会让人随时想到,我们正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卢克索,我们正在和3000年前古埃及人所创造的文明进行交流和对话。
现在餐厅里的人很少,所以取餐一点儿也不拥挤。和洪加达的晴空酒店相比,这里早餐的样式要少一些,但是,简单美味的早餐也是一种新的体验。我和爸爸选了自己爱吃的面包和甜点,我取了一杯橙汁,爸爸取了一杯热咖啡。
当我和爸爸坐下来用餐时,透过餐厅的玻璃窗,我才发现餐厅外面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泳池旁边有很多白色的遮阳伞和棕色的躺椅,池水清澈而明净,一个工人正在泳池边清理漂浮在水面上的树叶。围绕在泳池旁边的是一大片椰枣林,这一片椰枣林比我们房间后面的那片椰枣林还要壮观,高高矮矮的椰枣树上挂满了一串串沉甸甸的绿色椰枣。穿过椰枣林有一条静静流淌着的大河,不用猜,那就是著名的尼罗河了。真没想到,我们的酒店原来就坐落在尼罗河畔。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椰枣林和铺满蓝色瓷砖的泳池,还有绿色的草坪和各色的花儿,这让我不由得联想,这不是在欣赏酒店的花园风景,而是在欣赏一幅著名的欧洲油画。
美食伴美景的时光是愉快而短暂的。早餐结束后,导游清点人数准备出发。遗憾的是,文竹姐姐因为身体不舒服而留在酒店休息,所以蔡阿姨也只好留酒店照顾她。
由于帝王谷在尼罗河的西岸,所以,我们先乘船过尼罗河,再坐车前往。乘船的码头就在酒店花园后面,近在咫尺,步行几分钟就能到。我们穿过酒店大堂后门,就来到了后花园。当清晨的朝阳暖暖地照在身上,漫步在一片高大的椰枣林环绕的游泳池边时,团友们忍不住纷纷拿出手机,把自己定格在尼罗河畔的这个“良辰美景”中。
爸爸突然“心血来潮”,要和导游叔叔来一张合影,导游自然很高兴,好像一路走来,爸爸是第一个邀请导游合影的人。于是,我自然成了“御用”摄影师。
导游今天穿着很时尚,破洞牛仔裤配粉色T恤,黑眼镜配黑色鸭舌帽,戴着“生命的钥匙”项链和白手链,背着背包还外加一个单肩包,简直是酷毙了。而一旁的爸爸除了背着一个沉沉的单肩包外,不带任何装饰的,真是朴素得像一棵小草。看着这“一潮一素”两人,我实在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这让正在“勾肩搭背”摆姿势的两个人似乎感觉做错了什么。
“笑什么,妹妹?”导游笑着问我,我用微笑回应。
“嘿,我说这位姑娘,认真点好不好,别拍歪了!”爸爸“正色”对我说。
“好好好,别动,我调整一下背景!”我说。
我很认真地选取角度和背景,让高大的椰枣树出现在他们身后,从而见证这一美妙的时刻。
“1-2-3,西瓜甜不甜?”
“甜---”
当导游和爸爸同时说“甜”时,我按下了拍照按钮,将他们灿烂的笑容定格在美丽的背景里。
拍好后,导游就先走一步去尼罗河码头联系游船了。爸爸从我手上拿过手机,一边走,一边看照片效果:“背景选得很好,别墅和椰枣,泳池和遮阳伞,该有的都有了,很有层次感。只是我和导游的脸——”
爸爸故意打住了。
“什么?脸怎么啦?拍错人了吗?”我一连串地发问。
“没拍错,但拍得很有趣。”爸爸说,“你看,导游的脸成了阴阳脸,眼睛以上是亮的,眼睛以下是暗的,好一个‘蒙面大侠’是不是?幸亏导游是男生。最看你老爹的脸,嘴巴以下全是暗的,就像长了络腮胡,而且毫无PS(图像处理)痕迹。”
爸爸连珠炮一样对我一阵“表扬和点拨”,让我很是尴尬不已。
原来我只顾选景,而没有注意到身后一杆遮阳伞的影子正好投到了导游和爸的脸上。看来拍好一张照片还真是不容易,必须在很短的几秒内,要考虑各种因素,稍不留意,就顾此失彼了。
来到码头时,导游已经将渡船安排好,正在等我们上船。很快,我们坐上渡船向尼罗河西岸驶去。
早晨的尼罗河,碧波荡漾,微风拂面,现在还一点都感觉不到卢克索的炎热。白色的水鸟已经开始在河面上捕捉鱼儿充当自己的早餐了。
渡过尼罗河,就看见大巴车已经停在西岸的码头等我们呢,真是无缝衔接,路上几乎没有耽搁任何时间。我们立即坐上大巴,直奔帝王谷。
从码头到帝王谷并不遥远,大约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
在路上,我们路过一处著名景点——孟农神像。任何一个人,即使是坐在疾驰的车上,对神像匆匆一瞥,也注定会终身难忘。
幸运的是,我们的车在这儿停了一小会儿,这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欣赏它们。
孟农神像坐落于帝王谷东南方向一块平坦的原野上,由两座独立的巨石像组成。虽然石像是座着的,但仍然有7层楼的高度,可见石像是多么巨大。而它的名称的来历,据说是与希腊神话人物孟农有关。
当我们走到神像的正面时,马上被石像巨大的身姿所震撼。虽然历经三千多年的风吹日晒,让石像的石头掉落不少,但通过残存的身躯,我们很容易想像他当初的雄姿和威严。左侧的石像看上去像是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的,所以风华得更严重些,一只胳膊几乎完全脱落了,石像的头部也面目全非。右侧石像保存得相对好一点,它的下半身是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而上半身则是由很多石块拼在一起,雕刻而成。
两个石像都能看到明显的法老标志——披肩头巾,石像的双手平整地放在膝盖之上,正襟危坐。石像的脚部两侧分别雕刻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性,这应该是王后吧。在石像的底座周围,雕刻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图案,在石像的座椅两侧分别都雕刻着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经典壁画。
让人好奇的是,石像周围看不到任何建筑物的痕迹。导游介绍说,其实在神像的背后,原本是法老阿蒙荷太普的葬祭殿,只不过后来的法老们,在建造神庙时因为需要大量的石料,所以对这个葬祭殿打起了“歪主意”,于是,他们派人直接拆了这个葬祭殿,把拆下的石料全给运走了。这听起来好像是小说里才会发生的事,真是不可思议。幸好法老们手下留情,还留下了两座巨石像。
传说巨石像很久以前有一个神奇的本领,那就是会哭泣,也有人认为是会唱歌。当有风吹过石像的时候,石像就会发出如歌如泣的声音,有时悠扬婉转,有时慷慨激昂。但其实这都是人们的想像,而并非石像真的会唱歌。原因是,因为地震把石像震出了裂缝,当风钻过这些裂缝的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