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的前一日,是万仪长公主的宴集。
这回宴集,却是天子逼着长公主召行的——长公主府只不过空置三年,未算残破,稍经整顿即能住人,所以长公主既逢乔迁之喜,又逢归国后第一个冬至节,虽长公主一再推辞,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冷清,反倒不懂应酬,但天子仍然坚持。
天子的想法是,万仪是唯一被大辽赦归的宗亲,是两国和谈的“成绩”,归国后仍如上京时过一般清苦的生活像什么话?必须要像臣民显示她的庆幸和欢喜才能证明和谈的价值。
无奈的长公主只能领旨。
但她仍然不想邀请太多无关的人。
只不过周皇后的本家荣国公府得请吧,德妃的本家桓国公府得请吧,长公主自己还有外家,一度被俘而今也随同赦归,也得请;太子、太子妃、晋王、晋王妃、洛王、洛王妃,这些人都是长公主的晚辈,也得请;辛坦之是迎她回国的人,辛门得请;覃相邸于她有恩,相邸得请。
长公主觉得人数已经不少了,可以显示她的庆幸和喜悦了。
天子仍不满意,让周皇后替长公主请人。
于是徐家、向家、鄂家、沂国公府、齐家等等等等,但凡周皇后还能入眼的,都收到了长公主府的请帖。
这天晏迟没去,他可以光明正大的不给长公主面子,因为他得陪着钟离矶这老头入宫面圣。
冬至节,有假三日,天子不行朝会,倒是起了个大早就款待钟离矶师徒。
“无端这小子,居然敢抗旨不遵!”天子瞪视着晏迟。
晏迟一笑,不吭声,天子连“平身”都说出来了,哪像要降罪的样子,他从来不怕老头连累他,他怕的是他连累了老头,羿姓皇族,休想再害一个他在意的人。
“怪我怪我,我连晏小子都想捉回山去呢,又哪里容他泄露我来临安的消息。”钟离矶打着哈哈,就想这样蒙混过去。
还果然被他蒙混过去了。
天子不打算追究晏迟抗旨不遵,只打算把钟离矶留在临安,一听钟离矶连晏迟都想捉回山中修行去,根本不就愿再纠缠这个话题,转而问:“未知高人于何处仙山修行?”
钟离矶微笑:说不得,因为此山已属辽境,说了官家你就更不可能放人了。
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回应:“世外之山。”
天子也只道是钟离矶不愿告知灵山福洞,他毕竟也不可能舍了江山真跟钟离矶修仙去,所以也不再追问,又苦留钟离矶在临安,甚至就住在皇城之内,如此他也能时常与高人参玄悟道。
“若入世亦能修成金丹之术,草民也不会出世了,出世之人多问入世之事有犯天机,所以还望官家谅解。”说着又瞪晏迟:“你明明知道为师对你寄望甚重,怎知你竟难却世俗之心,你这是白费了天生好根骨。”
天子困惑不解:“高人若懒问世事,当年又为何提醒吾辈,当趁运而为?”
“当年天下大乱,社稷将毁而百姓无依,此非一人一家俗事,而关九州百姓生死,草民虽出世之人,但也不忍见民不聊生,故而方才点拨官家。”
“可是而今九州忧患并未完全解除,朕需要高人点拨。”
“晏小子已经学成出师,他也无心修金丹之术,完全足够协佐地圣之治了。”话虽如此,钟离矶却十分不满地给了晏迟一个白眼:“他昨日还卜察得知,燕赵将生地动之患,会造成死伤逾万,说是个好时机,能助官家坚实国朝根基呢。”
晏迟本是跽坐着,双手松弛置于膝头,听这话后右手中指的指尖轻轻一抽,内心狂怒:好个老头,居然自作主张,我什么时候答应要管燕赵地动一事了!”
“燕赵将生地动?”天子先是一惊,而后内心一阵狂喜,因为他突然意识到燕赵已经彻底不属大卫管制了,地动若使军民伤亡,发生这样的天灾,岂不预示辽主失德?!
要说来燕赵地域在卫初时并不属于卫国的疆土,但后来太宗帝征还,一度还动意要将国都迁去幽州,只是谏阻者过多,到底作罢,后来燕赵又失,又经征还,再失,经议和燕赵蛮部向大卫称臣,最终却被辽国彻底攻占,直至开封失陷,卫廷立于临安,彻底失去的又仅只燕赵域界?
一见羿承钧似乎在兴灾乐祸,晏迟又乐意往他的兴头上泼冷水了:“官家,如今辽、卫两国议和不久,燕赵即生地动,恐怕辽廷的主战派会以和谈有违天命的说法,游说辽主反悔和约。”
天子果然就觉得自己想得太过天真了,一次地动哪能让辽国彻底崩溃,天灾究竟预兆着什么,有时还真靠臣子们的嘴。
“那么无端的建议是?”
“提醒辽廷,早作防患。”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