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大王。”
穿着一身崭新的官袍,担任王府西卜祭酒的潘慎修一脸愁容地来到了李弘茂的跟前,他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中年人,青色意味着他的品级很低,这是才上任的建安县教喻。
六月的建安,天气很是湿热,不过李弘茂的书房四面墙都修了夹层,夹层有可以开关的小门,冬天的时候里面可以烧些炭火,夏天的时候,里面就堆放着用茅草包裹着的巨大冰块。加上书房中还有几个侍女此伏彼起地用巨大的蒲扇促进室内空气的循环,所以尽管外面的天气很湿热,李弘茂的书房里却一片凉爽。
这样的原始空调房当然是非常奢侈的,先不说书房修建夹层的成本就很高,冰块在南方更是稀缺物品,得靠冬天的时候从北面千里迢迢的送来,就说打扇子的小姐姐,这人力成本就非常高。
但是李弘茂也没有自己奢侈享受的觉悟,怎么说也是个皇子,这点享受算什么呢?不这么享受,反而会让人奇怪了。
李弘茂放下自己手中的笔,看向愁眉苦脸的潘慎修,笑问:“成德何事如此为难?”
潘慎修苦笑道:“回大王,到昨日止,义塾里收容的孩童,已逾两千之数。”
“有这么多?”
“是,如今天气炎热,这些孩童住处倒不是问题,但每日的米粮消耗却十分巨大。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也是消耗甚大。此外,有些孩童粗野横蛮,将别人的食物据为己有,颇多事端。大王,臣以为,义塾收容两千,已足显大王仁德……”言下之意,这包吃包住的免费学堂,暂时就不要再招新生进校了。
李弘茂摆了摆手,说:“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甄别生源了吗?义塾并非普通的学堂,只有无父无母的孤儿,家中确实无力供养的孩子,或者是被卖到寺庙之中的小沙弥、小道士才能进王府义塾。”
潘慎修的建议,是出于经费成本的考虑,王府出资办义塾,就是一种形象公关,招个一两百人意思一下,地方士绅都要歌功颂德了。这毕竟,是管吃管住呢。
但是李弘茂惊讶的是,如果按照他提出的录入标准,那说明建州这地方无人扶养,无力抚养的少年儿童也太多了。
明白了李弘茂的意思后,潘慎修忙道:“入学儿童的身份甄别,臣三令五申要严格遵守,这上面是不会有假的。”他看着李弘茂脸色不太好看,斟酌了一下,说:“过去,王氏当政之时,可谓刮地三尺,民不聊生,养不活的孩童送往寺观,在民间比比皆是。去岁之役,王氏更强征兵卒,家破人亡者更是不计其数。”
他可不敢说大唐王师攻破建安城时也是一通烧杀掳掠,并且导致很多人无家可归,这年冬天又有大面积冰雨凝冻,还冻死了不少人。
李弘茂微微叹了一口气,一场灭国之战,闽主王延政全家被迁到江宁,他虽然从皇帝之尊变成了有名无实的鄱阳王,但是真正的苦难,其实都是百姓受了。
“传令下去,只要身份属实,王府的义塾一概接纳。不要说两千孩童,就是两万,本王也要收下。”
两万少年儿童,经过几年的教育,哪怕有十分之一能够达到他的少年团那样的标准,那也相当可观了。人才是最大的财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