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谈完之后,没过多久,邓艾就继续西行了。
他那日前往临松山,与郭瑀交谈,其实也就是为了将他心中那个,已经隐藏了许久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再从郭瑀那里得到一些相应解惑罢了。
但是他并没有告知郭瑀,这次他从武威西行而来的目的,郭瑀也很知趣的没有细问。
自张掖离开之后,他又踏入了酒泉和敦煌二郡。
经过建安三十五年以来的数年治理,凉州的创伤已然得到了修复,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和发展。帝国也时候,向西更近一步了。在得到兴学诏令的同时,邓艾也得到了一封来自于曹丕的亲笔书信。
如今想来,那封除了他们君臣二人之外无人知晓的书信,才是这次邓艾西行的真正原因吧。
进入敦煌之后,邓艾密会了敦煌太守.仓慈。
仓慈,字孝仁,扬州淮南人,现年四十六岁。
建安年间,太祖武皇帝.曹操在淮南招募人民屯田,让仓慈担任绥集校尉,数年后因公擢升为了长安令。因其为官廉洁节俭且有法度,下级官吏和老百姓,对他是既害怕而又爱戴。
建安三十五年,在魏王曹操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了敦煌郡太守。而敦煌,则是帝国数十年来,实际控制范围内最西面的一个郡治了。
由于战乱而与内地隔绝,敦煌太守之位,自建安初年开始就一直空缺,因此当地的豪强大户们蛮横自大,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前任的太守来此,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对当地的并没有怎么治理。
直到仓慈到任,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刚柔并济,打压抑制豪强,或招揽,或铲除。并将他们从百姓手中所抢夺霸占的田地,一一又返还了回去,使得当地的百姓们有了立锥之地。就这样短短数年,敦煌郡竟然得到了大治。
更重要的是,仓慈作为太守,为西域到来的胡商们主持公道,并不因为他们是蛮夷之人,就欺负他们,因此也得到了他们认可和尊重。并且,仓慈还多次派遣了数支小商队,向西深入,积极的与西域各国做商贸。当然因为只是郡治自己的小商队,充其量也只算是打个前站罢了。
不过很明显,仓慈的这种做法是对的。
凉州刺史.邓艾与他密会之后,二人便脱掉了官服,换上了普通商人的服装,一同秘密的向西而去了。
具体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没人知道。直到数月之后,二人才从西面回来。只是他们回来之后不久,便有一骑快马,从武威的刺史府窜出,向神都洛阳飞驰而去。
————————
王平的叛乱被平息之后,从某种层面来讲,南中的蛮族势力从得到了很好的打压,想必又能换来数十年的太平日子。
战后朝廷论功行赏,只要是参战有功的将士,人人都得到了一定的升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伏波将军兼汉中太守的郭淮,被加封为了三品的实权将军.平西将军。
功劳最小的后将军.巴郡太守的邓芝,则被加封为了二品的南中大将军,行旧日庲[lái]降都督事,并率领剩余的三万旧蜀军,前往南中安抚镇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已经是益州境内职位最高的官员了。
可万万让人没想到的是,功劳最大的成都侯.镇西将军钟会,只是被迁任为了益州刺史。其实等同于什么都没加封,只是平调了一下而已,他还是那个三品的四镇将军之一。
众人都在为钟会打抱不平,反而是钟会他自己,在收到了朝廷的圣旨之后,竟然显得很平淡,隐隐还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或许他自己也不想借此,被朝廷大肆封赏吧。毕竟自己才刚刚加冠不久。如果此时位极人臣,他们将来到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步,朝廷又当至自己于何地呢?
水满则倾,月盈必阙,恐怕到时候,迎接自己的应该就是祸事了吧。
此时的南中大将军.邓芝,已经率领的三万旧蜀军,前往昔日的庲降都督府了。
那些参与叛乱的南蛮将士们,战后在长岭大王.孟优和老将军邓芝的解释下,才知道自己都被故庲降都督.王平给蒙骗了。
原来,那五千无当飞军在汉中之地,并不想再回来了。
原来,刺史.费祎真的只是死于某宵小之人的刺杀,而没有掺杂任何的阴谋诡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