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除了他之外,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林候部的异能战士,王部基本都有了了解。
贸然派出其他中期战士,难免引起王部的警觉心,初期战士的话,还能说是新觉醒的,中期战士就不行了,没有几十年的苦功夫,根本不可能。
五百鹿骑兵、五百族人、一千奴隶,多是林部落、山部落和青部落的,让他们多多磨砺,感受外部的艰难,才能体会候部的好,加快融合进度。
王部十年的贡品,是铜矿一万斤、盐矿两万斤,其中,盐矿能用奴隶代替,一个奴隶抵一百斤盐,也就是两百个奴隶,铜矿则是必须缴纳的。
有盐,自然就交盐,木候部的奴隶,也等于族人,一个是舍不得,一个是不放心,候部的秘密太多,若被奴隶给泄露出去,难免引来杀身之祸。
四月初,生季刚过,两千五百人的队伍,就离开了林谷,朝着山地而去,除了兵役的两千人,还有五百人的送行队,有林巫林琳,木火也在列。
兄妹俩往战王部,已经跑了有三次,木火却从没去过,难免觉得好奇,有了行动能力,自当跟着见见世面,传说中的王部,他还从没见识过。
事实上,为了避免影响候部的狩猎,保证食物来源,通常是先去参加典礼上供,带回服役的部队,第二年的时候,再带着新的队伍前往服役。
但对于强大的候部,有充足的预备粮食,或是像木候部这样,以种植业为主,狩猎影响较小的部落,人性化的规定,就变得稍显无用且多余。
一次就能做完的事,何必再麻烦两次呢?直接带着去就行,如今的木候部,狩猎的食物来源,比重已经大大降低,有充足的粮食和饲养肉食。
狩猎只是训练新兵的手段,老战士们,都去进行更危险的拓荒,以他们的实力,危机四伏的丛林,不过是更广的兽栏罢了,有什么可畏惧的?
……
从丛林出发,到达了山地,山地是山候部的地盘,与四四方方的丛林、沼泽和荒原,有很大的不同,山候部所统领的山地,呈现圆环状分布。
山地总览,长三千五百里,宽五千里,中间有三千里长、四千里宽的范围,是天候部的高原,山候部占领着边缘的地区,东西较广,南北较窄。
穿过东边的山地,就到平坦的高原,天候部与山候部大同小异,领土都是环状分布,只占领外围的高原,中间最肥沃的地域,就是战王部所在。
南北两千三百里,东西长达三千里,战王部占领的原野,四周较为平坦,中心稍稍凸起,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微凸的大山,也被称作战王山。
战王山植被密集,青草茂盛,土壤肥沃,资源富饶,灵植、矿产都异常丰富,范围内,有十座大盐矿,十座大铜矿,十座大锡矿,数百株灵植。
四月初启程,六月初的时候,队伍才到达战王山,战王山的部落,只有一个,那就是战王部,领土之内的部落,不是成了族人,就是成了奴隶。
当每个部落发展到巅峰,都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领土内的资源不够用,本来,自己的领土,存在其他的部落,就是因为资源过剩,开采不足。
相当于暂借,自己资源不够的时候,自然就要取回来,小部落没了活路,要么选择融入,要么选择迁移,要么选择反抗,然后战败,成为奴隶。
到最后,部落的领土里,就只剩下自己人,族人的差距渐渐体现,原先的部落人,会更亲近,受到重用,后来融入的,会远离,做的事就更多。
平民和贵族的区别,逐渐就体现了出来,只是他们自己,还没有这样的意识,三王部把族人们,分为了亲族和众族,实际上,就是阶级的雏形。
战王部有六万人,两万亲族,四万众族,另有奴隶三万,共九万多人,其中普通战士三万人,奴隶战士五千,他们也有青铜,能够保证安全性。
异能战士的具体数量不晓,却知至少不会低于三十人,中期战士少说也有十人,只对后期战士而言,就有最少三人,一个战王,以及两个亲王。
从进入战王山开始,沿途所见到的事物,就不断冲击着木火,这样的发展,对木候部并不出奇,可放在原始时代来讲,却是足以惊讶的事情。
王部会炼制青铜,虽是劣质青铜,却也划了层次,有粗制的和细制的,粗制青铜质量,在凶兽骨之上,细制青铜质量,几乎能够匹敌异兽骨。
他们用青铜打造武器,王部的亲兵,都配置着细制青铜器,正常的战士,也有粗制的青铜器,赏赐、交易给候部的武器,也基本是粗制青铜。
除了青铜武器,更有青铜盾牌、青铜片甲、青铜器具,可盾牌和片甲,都是违禁品,只有王部才能用,更加稀少的青铜器具,也只会用来祭祀。
正常生活使用的器具,基本是较软的纯铜,铜器,在各候部之间,也有少量的运用,比石器更加轻便,塑形简单,比陶器更坚固,结实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