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国使者苟梦玉正在与秦国礼部交涉,他虽然口锋极紧,却也暴露了他急于达成协议的心理。
秦王赵诚命令礼部继续恩威并用,向宋使施加压力。他正忙着将新科进士们安排妥当。他钦点贺兰书院的程亮程子明为状元,为了搞平衡,这一甲第二、第三名就分别授了河东许敬和陕西楚明,在如何安排这一班进士们,赵诚颇费了一番心思。
朝廷新置度支使司,与盐铁、市舶两司并列,度支之下设八案:赏给案、钱帛案、粮料案、常平案、发运案、骑案、斛斗案、百官案,掌管全国财赋之数,分盐铁、市舶及户部的部分职责,即掌握财政收支总数。擢户部尚书刘中为度支使司,那些对数字敏感的进士们被分派到新的职司,却只有“里行”的头衔,实际是见习之意。有了新鲜血夜,六部也就有条件选派有经验的低级官员出京,纷纷加官一等,充实地方,补了一直空缺的地方职位,加强地方治理。
在科考中对律法有过研究的进士,一部分被分派到刑部,另一部分被纳入集贤院,负责研究修纂新法典。这是对于刚踏入官场的进士们来说,则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任务。
其他有特长的人,比如对书画、音律、金石等有才能的人,甚至是不知如何安排的人,统统被安排进入秘阁,负责古今经籍图书访书、购书、抄书、藏书、借书以及对图书地编目、校勘、修撰等各项职能。还负责古字画、器物的收集、鉴别与收藏。这则是真正比较轻闲的职事,如斡三半这样地人物在这里如鱼得水。
史馆则负责修撰夏国史,史馆学士承旨许敬对蕃字一无所知。他和众进士们只好从头学起,一夜回到十多年前,再次学认字。又要负责起居注。并掌天文日历,又要记载国史实录、与朝廷时政。与“神仙之职”丝毫无关。
最不讨新科进士们喜欢的则是新设的工学与农学,不幸分派到这两个职司地进士们茫然不知所措。这些人倒是提前授了正式的官职,免了见习地身份,算作是朝廷对他们的安慰。
昭文馆成了众进士们眼红的职司,因为自从它设立那一天起。就被秦王召见了不下五次。在未设翰林学士院的情况下,昭文馆成了最能接近国王的职司。
状元郎程亮被任命为昭文馆学士承旨、判馆事。即为领班,虽极为清要,却不比宋人同样地官职需有资历较高者才得以任职,不过是从七品。余馆又有修撰、同修撰、校理、修国史、同修国史、编修、检讨、校勘、检阅、校正、编校等等种种名目的小官,但均可称“学士”,另还有孔目官、司库官等小吏。
新官上任三把火,程亮在赵诚地耳提面命之下,忙了半个月匆匆带着大秦国首份报纸的样稿求见。
“这是臣与众同僚商议的样稿,耶律大人亲自过问多次,方才有此成果。分为时政、吏治、民生、民风、逸事与文学六类。每旬为一期。针砭时弊、求真务实、雅俗共赏是本报的办报宗旨!”程亮眼中透着兴奋,“奉国主之命。*臣请中书令王大人手书报名曰:大秦新闻。臣师刘山长亦亲赠稿件,只是刘师不愿收笔墨费,说是办报不易,盈亏尚未可知,以后臣若是能做到不亏空朝廷办报银钱,他才会考虑收笔墨费,以为表率。”
“刘明远做的对,他不迂腐,也不差那点润笔费。但将来若是有寒门之人投稿,一旦被采用,收点润笔费倒也可助己求学为文,将来也好报效朝廷,何乐而不为?”赵诚点点头,又笑道,“状元郎有没有亲作一篇?”
“臣身为主编,不敢专美于前。”程亮眼中透着兴奋,“自臣主事报纸以来,应者云集,不仅有朝中大臣们,也有四馆同仁,更有臣同窗故友,俱云要为朝廷充当耳目与喉舌,人人都是御史与谏议大夫。”
耳目与喉舌?赵诚心中也很得意,这差事对这位新科状元来说是个美差,却全在赵诚的掌握之中,顺着自己的意愿存在下去。这班新进士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个个热情无比,首份报纸的稿子直指中书六部,指摘其中失误之处,中书令王敬诚虽然有所耳闻,但因昭文馆是耶律楚材任大学士的地方,又是赵诚亲自过问的事情,只好避嫌,只能等着出版后再做计较。
赵诚从桌案上捡起一份稿件,直接递到程亮地面前,用不容质疑地口吻命令道:“将这份文稿刊行,但不要放在头版!”
程亮毕恭毕敬地接过来,通篇稿件不过五百来字,题目却吓人:论讨伐宋国之理由!署名却是:无名氏!
文章大意是说,有宋国人出仙人关,窜入我秦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士可忍孰不可忍,朝廷应重整大军,杀入蜀境为死难的百姓报仇。说地是理直气壮。
程亮以为自己看错了,无论如何他也不相信这文章写的是事实,因为自己就是凤翔府人氏,那里与宋境相距并不远,家中来信也从未提到此等骇人听闻之事。
“状元郎可知宋使已抵达我中兴府?”赵诚问道。
“回国主,臣有所耳闻,听说是为了秦宋两国约盟之事。”程亮恭敬地应道。
“那你可知,孤将以察合台的人头换宋人三百万两银子之事?”
程亮目瞪口呆,心中却说那察合台的人头实在太金贵了。
“孤亲撰此文。并不是让我秦国人看地,虽会引起国人的担忧,但却只是为了让宋使能看到。将军决战只在战场。孤与宋帝的争斗却绝非只有沙场兵戎相见。”赵诚道,“你可明白孤地用意?”
程亮心中震惊,他这才知道自己这份还未正式刊印的报纸还有如此的用处。他心思一向宽泛,闻言立刻表示道:
“臣遵旨!”
赵诚对程亮地表现很满意:“你要知道。报纸即舆论,即无官之御史,用好了于国于民皆有大利,倘若用错了地方,却让士人们相互攻讦。=国无宁日。譬如孤这篇讨伐宋国的文章,纯属满纸胡言。当不得真,可却是王霸之道,攻心术罢了,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亦不过同类。若是士人们和大臣们为了一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