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婧宁笑道:“神针医馆?神针的名号是哪来的?听起来好像挺霸气。”
一个中年男人道:“这说来就话长了,传说这神针医馆的祖上是中医世家,当年李家的老祖宗李济仁是康熙皇帝钦点的御医,医术高超,针法绝妙。有一次康熙微服出宫,不巧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一连病了好几天,群医虽然治好了吐泻,但是康熙不思饮食,疲乏无力,群医束手无策,于是召唤李御医来,只是扎了几针就把康熙治好了,从那以后被敕封为御用神针。李家后代自己开启了医馆,就用这“神针”做名号,一直传承了几百年。传说门口这块牌匾上的“神针”二字,乃是康熙皇帝亲手提的,别的不说,光是这块牌子就值老鼻子钱了。”
婧宁点了点头:“难怪生意这么好,原来这么有来头。”
中年人道:“小妹,你这么想可是错了,神针虽然很有名号,但平日里可没有这么多人来看病。”
婧宁诧异道:“这话怎么说?以神针的名号,来诊病的人应该很多才对啊?”
中年人微微摇了摇头,一脸无奈的说道:“生意确实好,李老爷子的医术也好。只可惜这里实在是太贵了,随便看一次病都要几个月的工资,随便一样药材都是其他药店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正因为这样,普通人根本就来不起,平日里能来这里看病的都是有钱人。”
听到他这话,婧宁微微皱了皱眉。医生也是一门职业,中医同样要赚钱,要生存,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一名好的中医,要把这个主次关系分开,应该把治病救人摆在第一位,赚钱次之。而眼前的神针医馆显然颠倒了这个顾序,把赚钱放在首要,让普通人根本就看不起病。
婧宁问道:“既然这样,今天为什么生意如此火爆?”
“今天是义诊的日子,神针医馆的当家人李广德今天亲自坐诊,发放了20个免费名额。他的医术很高,御医的后人,当代的名医,所以大家都闻名而来,抢着想让御医给自己把下脉。结果半夜就有人在这里排队,一早开门,免费名额就被守在这里的人一扫而空,其他人都是凑在这里看热闹的。
“哦!”婧宁点了点头,也没再多说,跟着一起凑在人群里,想看看这个御医神针的传人医术到底怎么样?
就在这时,人群传来一阵躁动:“李老爷子来了,李神针来了……
只见神针医馆的大门双开,先是冲出来八个身高体壮的黑衣保镖,将看热闹的人们粗暴的推到旁边。紧接着从里面走出一个身穿长袍的老者,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是看起来鹤发童颜,精神矍铄,颇有中医国手的派头。正是神针医馆的当代传人,华夏中医国手李广德。
跟在后面的是他的孙子李逸安,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满脸的倨傲之色。婧宁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免费义诊需要搞出这么大的排场吗?且先看看他医术如何再说。
前呼后拥之下,李广德来到早就准备好的诊台前,开始给那20个拿到免费名额的人看病。
婧宁虽然不满意李广德排场大,架子端着,但是不得不佩服李广德在医术方面确实有些造诣。问诊,把脉,开方子一气呵成,诊病的速度很快,短短几分钟时间就能医治一个病人。大约两个小时,20个病人就看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几个。
接下来轮到一个50左右岁的中年人诊,他看起来脸色有些不太好,身材干瘦,时不时的还要打上两个哈欠,好像很久没睡醒了一般。
“李老,我从昨天半夜就开始排队,麻烦您老给我看一下。”中年人一脸恭敬的说道,“我最近一直没有精神,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儿,不想吃饭,懒得说话,浑身乏力……
李广德给他诊过脉后,说道:“你这是脾气虚弱,给你开个方子,吃上半个月就好了。”说完他拿过纸笔,刷刷点点地写了一张方子递给了中年人。
婧宁目力超常,远远的将方子上的几味药看得清清楚楚:
黄芪30g,桂枝6g,白芍9g,生姜6g,炙甘草3g,大枣12枚,饴糖15g。
此乃黄芪建中汤,源于《金匮要略》,小建中汤再加黄芪,以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总体来说还算合理,也算配得上他国手的身份。
“李老,谢谢您。”中年人原本就是脾虚体弱,再加上排了半宿的队,此刻感觉疲惫不堪又打了个哈气,将药方揣进口袋起身就要离开。
“给我站住,你要去哪儿?”站在旁边的李逸安语气不善的叫住了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