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1857)的女主人公互作类比,其实游苔莎的形象内涵并非仅仅限于轻浮虚荣,追求淫乐,她比爱玛-包法利富有多得多的哲理、诗意和纯净之美,也比哈代的其他大多数女性形象更为深沉浑厚。她美丽聪颖,富有艺术气质,特立独行,勇于冒险和追求,同时又深怀运蹇命乖、遇人不淑的忧思和哀怨。荒原人视她为女巫,姚伯太太称她为坏女人,连克林-姚伯这样的“先进青年”也以局限的眼光褒贬她。但是哈代却对她少有道德批判,他将她塑造得明艳夺目,像女神般尊贵超凡。与利他、克己、圣者型的姚伯相比,游苔莎是利己、享乐的,是一尊具有凡人七情六欲的异教女神。哈代赋予她“现代人”的烦恼、叛逆与追求。通过游苔莎,哈代试图表现一种处于他的时代,但却近似二十世纪现代人的雏形,表现他们对未来的向往、追求、困惑和希望的幻灭。哈代在其他小说中塑造的裘德和淑-布莱德赫(《无名的裘德》)、苔丝-德北和安玑-克莱(《德伯家的苔丝》),甚至喜剧小说主人公波拉-帕尔《冷淡女子》、埃赛贝妲(《贝妲的婚事》)、圣克利夫-斯维森(《塔中恋人》)等,都程度不同地带有现代人雏形的特征。

    游苔莎作为哈代创作的具有深刻内涵的形象,也代表了哈代形象创造方面的艺术特色。《还乡》创作于一八七七至一八七八年间,这时电影这一综合艺术虽然尚未正式诞生,哈代塑造游苔莎所采用的手法,却恰似借助于电影的表达手段:在第一卷第二章,她只是远景中圆阜荒丘顶上一个小小的黑点。在同卷第六章,镜头渐渐推近,她变成一个界天而立的人影。镜头再继续前推,到第七章,才出现了她的特写镜头。至此,全部肖像完工。此后,随着情节逐步展开,才渐趋深入地对她作出心理刻画。哈代对小说中其他主要人物如克林-姚伯、朵荪、韦狄、姚伯太太等,基本上也都是采用这种由远及近,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手法,他的人物也因此才能实现于纸上,形神具备,亲切自然。《还乡》在塑造人物方面的艺术成就,正是他的小说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哈代从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计出无奈》(1871)开始,就显示出他那善于结构的高超才能。在他以后的创作道路上,随着他艺术上愈益成熟,他也愈益注重性格和心理的刻画,但与此同时,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结构的精心设计。正因如此,哈代的每部小说总能以严密匀整的结构作为载体,使故事既紧凑又合情理地向前发展,达到步步引人入胜,同时也反转而为人物性格提供更阔宽的展示天地。《还乡》在结构方面,也富有哈代一贯的艺术特色。小说开场后的三五章,由于对荒原场景的精细描绘和对女主人公形貌的淡抹浓涂,故事情节显得十分舒缓,但是到六七章以后,人物间的三角关系一旦摊开,情节的运作就急剧调动开来,相关人物也渐次卷入纠葛,直至进入悲剧的高潮。小说第五卷末,游苔莎与韦狄的死亡悲剧本已可以使故事终结,哈代却像他在其他一些小说结尾时一样,借用传统悲剧的手法,又添置了一个欢娱团圆的尾声,目的不外乎给读者追加一点心理上的补偿。这本是此书初版发表后的续貂成分。

    哈代向来又以乡土作家而著称。他毕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多塞特郡的乡间度过。他创作《还乡》时,正居于毗邻多塞特大荒原的一处偏僻住所,荒原上晨昏四时、山川草木、日月风雨、鸟兽声籁的种种动静变化,哈代更可尽情领略。只有像他这样亲近荒原,而且天生具有破解大自然奥秘的悟性的作家,才能将荒原描绘得这样出神入化,富有象征性和预言性。哈代对荒原的描写,早已成为英国文学中的散文名篇,而他对荒原上种种遗风古习的描述,诸如十一月五日的祝火晚会,圣诞夜的幕面剧表演,以及民歌、传说、巫术等等,更加大大丰富了这部小说的民俗色彩,使人在阅读中别生一番兴味。

    张玲

    月11日——

    5200全本书库收集整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