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官都是轻的。
本来,蔡京身为文官,在军中的势力万万比不上高强,况且这梁山又是高强的半个主场,要想在招讨梁山这件事情上给高强下绊子近乎不可能。可是,当宋江和高强之间的关系被蔡京查知之后,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以小人之见,那蔡京多半会派个监军来衙内军中,好叫衙内不得与宋江暗通款曲。再立功劳,一面又可相机与梁山取得联络,以便拉拢宋江,拿到衙内与宋江联络的证据。若是如此还不能阻止衙内立功,索性就通过那位监军上奏请求招安,让朝廷封宋江一个大大的官职,以此来拉拢宋江脱离衙内的掌握。到时候太阿倒持,衙内若不想被揭破机密,身败名裂。也只好顺从蔡京了。”
高强听罢,正想“出一身冷汗”,忽然觉得有些不对,怎么燕青说起来丝毫不在乎的样子?再一想,却不由失笑:“小乙,蔡京若如此做法,不是正中咱们地下怀?咱们只需顺水推舟,到时候设个计谋将宋江给杀了,不就大事已定了?”
燕青也笑道:“衙内说地是,那蔡京纵然老到,却绝想不到,衙内在梁山上布置许久,彼此相制,那宋江可都在衙内的掌握之中哩!”
其实燕青的这种说法,多少有些乐观了,起码高强到现在都还没想好要怎么样杀宋江。杀宋江不难,难地是既要招安梁山,又要杀宋江。眼下梁山上虽然不像水浒中写的那么“义气深重”,但宋江身为大头领,手下又是梁山的精锐兵众,他的实力依然是最强的,要想平安无事地杀了他,还真不那么容易。
不过,这只是因为招安的具体策略没有定下而已,先招安,再杀宋,这是一定的次序,否则招安不成,还会造成梁山军的大暴走,那损失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不但高强在梁山的心血很有可能化为乌有,他身为招讨使闹出这样大的乱子来,也势必要吃罪贬官。真要出现这样地情形,才是如了蔡京之意。
想到这里,高强拍案而起:“小乙,速速命人通知李应,叫他迅速与宋江联系,命他无论如何要亲自下山一趟,共商招安大计!”
这厢燕青答应了自去不提,那蔡颖将高强的回答传回京城之后,蔡京自是大怒:“若不显显老夫的手段,都要被你这等小辈骑到头上来了!”
上元节一过,枢密直学士蔡攸上奏,说道三路招讨使高强在大名府整练新军,其意虽好,若无朝廷重臣坐镇,恐怕未必能成,恳请皇帝降旨,派朝中得力大臣前往监军。这监军一职,从唐代就有,本朝开国时宦官王继恩也曾监督入川大军,后来又有走马承受之职,专为监军所设。不过派监军给一个文官帅臣,而且是在内地剿匪的战场上,这倒不多见。
赵佶本不以为意,但蔡攸一再进奏,弄得赵佶很有点烦了,想想大概是他蔡家自己想要避嫌,倒也是忠心之意,于是照准。至于这人选问题,因为梁山盗起和西城括田所有很大关联,于是御笔一挥,命入内内侍省都知杨戬充三路招讨使司走马承受公事。
这御笔一下,朝野大多看不明白,就算看出高强和蔡京之间有点小摩擦的,也想不大明白派这个宦官监军是什么意思。难道高强还会造反不成?不过象张商英这类蔡京的政敌可就思路明确的多,甭管怎么说,高强眼下还年轻,资历浅,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最大的对手还是已经退相地老蔡京,你看人家不动声色,就把侯蒙升任枢密使的机会给掐了。那是什么手段?
于是新任御史中丞石公弼随即上书,说蔡京虽然去相,依旧盘旋京畿,余威震于群臣,怀叵测之心,乞求令蔡京离京居住。张商英等人一哄而起,群相呼应,赵佶本是无可无不可的,宋代士大夫又掌握着相当地权力,皇帝基本上要和他们商量着办事。于是御笔指挥蔡京离京。任便居住。
蔡京在苏州和杭州都置有宅子,建中靖国年间他从执政的位子上退下来后,就是回了苏州居住。并且在那里结识了朱缅父子的。如今又被撵出京师,蔡京倒是不慌不忙,情愿回杭州居住,那里新任知府林掳是他的心腹,杭州也算他的地盘,只是临行前启请依旧提举《哲宗实录》。
由宰执大臣提举编修前朝皇帝的实录,这是宋朝的一个惯例,而哲宗朝的宰执大臣基本上都已经死绝了,这任务原本就是由蔡京来担任地,如今他自称不在相位。更可潜心编修哲宗实录,俾供陛下绍述为则。赵佶听来合情合理,当即照准。
蔡京不慌不忙,打点行装上路不提。这边高强得知这个消息,当即大骂张商英等人无谋,这下把蔡京逼到外地,表面上是蔡京又远离了中枢一步,实际上却显示出张商英一党对蔡京的畏惧和忌惮,这等情形落到那些骑墙派的大臣眼中。你说他们什么想法?
再者说了,既然忌惮蔡京,就该想办法将他一棍子打的不能翻身,结果现在蔡京借着提举《哲宗实录》的机会,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卷土重来,难道你们还能拦着他进呈已经编好的《哲宗实录》?到时候借着阐述编修实录的机会,议论一下本朝的政治,这个时机只需选的好,让皇帝觉得还是蔡京执政老到,那又是蔡京一次大好地夺权机会。
“一帮笨蛋,书都读到屁股上了,再瞧瞧人家老蔡,这一手以退为进,姿态何等漂亮,换了是我也会把赌注押在他身上了!”高强大为恼火,如今已经和蔡京掰上腕子了,本着敌人地敌人就是朋友这个原则,尽管和张商英不大对盘,他也还是指望这一派能稍微强那么一点,如今发觉张天觉等人完全不可靠,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当然,更让他郁闷的还是监军杨戬地到来。虽然事先已经做好了蔡京会向自己的队伍里安插钉子的思想准备,但是这个人选却让他很是别扭。之前他所接触的几个宦官,童贯不用说了,端的气概非凡,望之不似太监;梁师成身为苏轼的私生子,腹中自有才学,和高家又是铁杆的盟友,彼此对话起来也很舒服;惟独这个杨戬,典型的贪财贪权老太监,又是和高强的老丈人蔡攸穿一条裤子,自打一来到大名府,脸上就差没写着“小心我”三个字了,眼睛四处垫摸着,只想找出高强一点岔子来。
“这可不成,眼下新军初成,正是成军的紧要关头,被这个死太监到处瞎搅和,本衙内在军中一点威信都没有了,也不利于这些军士建立起属于他们地尊严和自信。”高强在那里闷闷不乐,这事只要是有点常识的就能明白,要是众将士整天都得被一个太监使唤来使唤去,军威何在?
韩世忠和关胜来向高强发牢骚的时候,也正逢着高强烦恼这事。二将一听高招讨也想教训一下这个死太监,登时大喜,拍着胸脯道:“留守相公既有此意,那就包在小将等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