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洛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汉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住了汉中,就是守住了蜀国的北方大门。

    以渭水为界,可以拒魏国;汉中的东面是巴东郡,就是今日重庆的东面。

    如果从巴郡出发,沿着长江而下,经涪陵、丰都、忠县、万州、奉节、巫山、巴东、秭归,最终达到宜都郡。(即今宜昌市),然后再到荆州郡。

    这路线兴许是从蜀国达到荆州最佳的路线。

    现在诸葛晨走的这条路,是从魏国境内,再折返到荆州的。

    既然出来了,就选择一条比较好的道路,先到洛阳看看,然后从北向南,直接到荆州,道路都比较好行走。

    只是这一路,要经过不少魏国的关口,诸葛晨只得扮作来往的商人。

    那么,一路上还得把随身的火器做一些伪装,只得把枪管、木托都拆卸下来了。

    至于其他配件,就更简单一些,分开放置,这个时候的人是不会联想到一起的。

    至于贩卖的物品,诸葛晨从成都出发,就带了不少的蜀绣,在洛阳必然大受欢迎。

    汉中的边防驻扎着5万兵马,加上东部的斜谷关、剑门关的险要,魏国要想直接入侵,是不大容易的。

    现在主要是巩固好汉中的边防,牢牢地控制住汉中的局势,就能将敌人拒之与蜀国东边,也便于今后蜀国出川作战。

    戍边的将军是马岱,是马超的弟弟。

    马岱自然是随着诸葛晨的到来,希望小军师能够给予边防一定的支持。

    一行来到了渭河边上,看着滚滚而下的渭河水,想起年前五丈原魏国和蜀国的一战。

    诸葛晨终于得以好好的看看眼前的环境。

    渭河的对岸仍旧驻扎着魏兵,而河的这边则是蜀国的兵营,没有战事,两边相安无事,每天还可以隔江喊喊话。

    汉中还有一个守将是胡济,虽然没有什么大才,倒也忠心于朝廷。

    有了诸葛晨的出现,一个好的军师,自然让这些平凡的人,也有了发挥的阵地。

    诸葛晨带着马岱、胡济、魏延等人,在渭河边及周边环境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

    众人就在岸边的一个高地上,诸葛晨拿出军师的兵符和刘禅的圣旨。

    众人皆跪地听旨。

    诸葛晨说,“既然大王命令我来边关督察,我便与众将军实地商议如今汉中戍边的策略,但是一旦形成文书,盖上我军师打印,众位将军可愿尊守?”

    众将领自然点头,“末将自当遵守,如有违背,甘愿受罚!”

    诸葛晨这是先小人后君子,避免当年的马谡事件再次发生。

    当下,众人讨论一番,诸葛晨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拟定了边关几条战策。

    第一条,边关采取屯兵策略,边关将领,实行值守与农耕结合的守兵策略。

    在边关的周围,开垦农田,士兵以10日为周期,4日务农、4日练兵,2日轮休;

    这样,除了每日必须留守的值班士兵外,有一半的士兵就在兵营周围劳作,来年丰收,至少可以供给一半的军粮;同时,如果有魏国渡河来的骚扰敌情,边防也可以迅速反应,这些农兵拿起手中的武器,立即可以参战。

    胡济大喜道,“军师此举很好呀,这样就防止了每年秋收魏国散兵过河骚扰了!”

    第二条,加强边防,建立边防的联络站。

    诸葛晨将渭河边的环境探视了一遍,然后在地图上标注了重要的信息点。

    在江边,每距离1公里,建立一个瞭望台,日夜派人上台监视周边情况,发现对方有人渡江,立即发送信号。传递信号的方式采用锣声、响箭等。

    每隔五公里,驻守一只1千人的应急部队,迅速支持和反应。

    这样,在沿江一百公里,只需要5千人的应急部队,其余的部队则分布在距离前线不远的屯兵点,但是整个部队都是相称相互距离几乎相等的地方,扼守重要的城镇,关口。

    而且,为了达成情报的迅速反应,建立情报中心,将情报网建立在对方的敌人当中去。

    情报营的模式,诸葛晨专门教导了胡济,由军队支持,选派一些聪明伶俐的人,到对面,收买士兵、商人、老百姓,作为蜀国的探子,给这些人一些好处,如果情报重要的,可给予重奖。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策略推广出来,兵营中果然招募到不少有才能的人,自愿早对方去当卧底,而且朝廷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往他们家里发放福利,并建立了探子档案,从前线撤回来的人,给予厚待。

    第三条,在汉中鼓励老百姓扩大生产、扶持农商。

    首先试点,在汉中建立了户籍制度,由朝廷进行统计摸牌,为汉中的居民建立档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