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必然有着自己的考量和打算。
选择的过程,就是审视的过程。
刘瑁,还是刘璋?
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无所谓,他们要的是一个既能够有着强大手腕,守得住蜀地的领袖,在另一方面又能够给予他们利益,不妨碍他们兼并土地,扩张财物的使君。
刘瑁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如果想要在益州站稳脚跟,踏踏实实地把老爹的家业继承过来,他就必须获得蜀地世家门阀的支持。
而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首先自己就得拿出实力来才行。
所以扩军,势在必行!
自初平元年四月始,蜀郡上下开始了一场浩大空前的募兵。八县三道的官府,百姓,在领到命令,看到榜文的一时间内,都放下了自己手里的工作,停下了田间的劳作。
官差在乡间奔走,一亭一亭的百姓被集中在一起,听宣太守府里传下来的文书,了解入伍参军的好处。
“入一新丁,官府给十石粮,二百贯钱?!”
广柔县吉平里的王老农听了官差的讲解,嘴巴长得极大,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官差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瞧见王老农,上下打量一番,笑道:“正是,这是使君与郡丞颁布的府令,绝不会有假。第一批用于支付的补偿金,已经由县兵押至乡上。”
“现在若是参军,办理完登记手续之后,就可以立马拿着凭证到乡上找啬夫领取。”
王老农一惊,随即皱起眉头,揉住下巴思量起来。
自己膝下二子,大的如今年岁十九,小的也有十五。三口男丁都窝在乡里当佃户,给主家刨那三亩来大的贫地,却也有些多余。
不如叫大儿去参了军,当了兵卒有人管饭不说,自己还能落得钱粮。
思索半晌,王老农“啪”地一拍大腿,下定决心似地站了起来,冲着年轻官差嚷道:“且算我一个兵额!”
还不及官差说话,一旁坐着听讲的乡邻笑开了:“老王,你这年逾四十的人了,使君不收的。”
王老农气得直摆手,吹胡子瞪眼地喝道:“你这厮懂甚,我是替我大儿要的!”
说着,王老农向官差再告一声,然后就转身往家的方向跑去。
有了带头表态的人,吉平里的百姓也都有些坐不住了。在短暂的思量之后,又接连有几家人表示愿意出丁参伍。
这样的事情不光发生在吉平里,在整个蜀郡的各个地方都在进行。
无论是为了给贫苦的家里腾出一口人,得到钱粮的补贴;还是心里秉着热血,胸怀才华期望施展;不管应征者的目的为何,从四月到腊月,刘瑁真的在整个蜀郡上下募得了两千士卒。
登记造册之后发现,其中益州本地人士有千五之数,而凉州陇右南下的流民则占另外的五百。
陇右流民大多居于蜀郡北部,为了方便管理,刘瑁倒也没有让他们和益州本地士卒一样往成都汇来,而是全部驻于广柔,由张任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