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琼虽然救过天子,可他从未将天子放在眼里。
即便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会有莫大的好处,但他依旧放弃了挟持天子。
不是苏琼头脑发热,而是他不屑于拿天子作为自己的盾牌。
天子有时候可以做盾,但有的时候又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迎奉天子,必然要以臣下自居,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对待天子的言行,你明明知道坐在那里的是一个傀儡,可还是要对他毕恭毕敬。
苏琼不想演戏,也懒得演戏。
真刀真枪地干就好了,管你是不是拿着天子号令。
历史上曹操险些败于官渡之战,倘若那个时候赢的是袁绍,而非曹操,曹操的挟天子不会有任何用处,就是把汉室宗亲集齐了,袁绍也不见得会放过他。
但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袁绍吞并韩馥,打败公孙瓒,将半壁江山揽入自己怀中,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以数倍兵力对阵曹操,却被曹操以少胜多,从此一蹶不振。
这好像就是曹操挟天子有黄龙加身一般,搞得曹操的胜利是因为挟天子的功劳。
殊不知曹操军粮断绝,若非天时地利人和全在他这边,这场仗他输面很大。
所以苏琼不觉得挟天子真的有什么用处,“师出有名”四个字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苏琼回到并州后做了一系列部署,还休书一封送到袁绍处,表明自己并没有与袁绍为敌的打算。
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袁公敬启:
琼甫立并州,无威无德,本应投效朝廷,尊奉袁公名号,竭诚戮力,共诛贼虏。
然琼冒失冒进,急寻黑山军决战,妄图以一役歼灭贼寇,安定太行。奈何黑山军流窜入冀州,与将军为敌,琼见机行事,本欲入冀州杀贼,相助于袁公,岂料袁公部下高览未分清明,提兵向见,戈矛内指,琼无奈,为求自保,只能迎战高览。
此等误会,实属琼做事不询规矩,使袁公误会,故去信解释,望袁公雅量,不计前嫌。
苏琼再拜。
如此云云,大意就是苏琼向袁绍解释之前误会的事情,他不是有意进入冀州与袁绍为敌,而是为了与黑山军决战,所以在进入冀州。
这番解释本就是苏琼放低姿态,要和袁绍和好,此时的袁绍还没有完全在冀州站稳脚跟,他当然也不愿多一个苏琼这样的劲敌,苏琼肯放低姿态给他写信,他也就没必要不就着梯子下来。
袁绍当即回信,信中将一切罪过都推到了高览身上,袁绍说高览进攻苏琼本就不是他指挥,而是高览骄傲自大,一意孤心之举,所以高览该死,让苏琼不要往心里去。
高览毕竟是河间四将之一,又拥有了魔将能力,是袁绍的心腹大将,怎么会不听袁绍号令行事?
袁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