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并不在乎严与宽,他们在乎于政策的恒定不变好适应,老子说的‘治国以不扰民为上’就是这个意思。以前不顾及他们的要求算是一种严,现在假如我们制定政策太倾向于他们他们也许会高兴一时,但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认为你还做得不够,要想老百姓有多感恩那是梦想。这时候你再要说改回去,恐怕起来反对的就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千上万了。”
见刘宗周在沉思,天启继续说道:“其中道理刘大人空了慢慢想,而且你们圣学院还应该再考虑一下如何在官员产生之时就体现上下一致这一原则。你开始说官员上任前要根据辅政机构的安排来作施政方案,又说过各级辅政机构都必须跟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就体现了对上级的遵从。在对下级的态度上你的结论是要多询问百姓的想法,并根据其意见作修改直到他们满意为止,问题是百姓如果一直不满意怎么办?百姓满意了朝廷不满意了又怎么办?”
这做事就难免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顾及到这方就顾不到另外一方,想面面俱到但最后结果往往是两面不讨好里外不是人,想通过协调达到最后上下都满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一方满意一方不满意或者双方都不满意才是常态。
刘宗周想了想说:“皇上的疑问臣回去慢慢考虑,不过臣有一点不明白,就是皇上说的如何在官员产生之时就体现上下一致,难道我们真要像泰西人说的那样对官员实行选举吗?以往的廷推制度也不过是在官员中用,没听说过庶民百姓选官的,如此一来会不会天下大乱?”
高攀龙本来是赞成刘宗周意见的,不过他因为主管都察院所以比起刘宗周来理论上的东西要少些,但是实际情况了解得比较多,他这时候说:“天下大乱未必会出现,一时之间的乱套是肯定会出现的,因为庶民百姓跟官员还是有差距的,给他们权利他们不一定能用得好。”
天启点头道:“高大人这么说算是说到点子上去了,不过你既然看出直接让普通百姓参加选择官员会乱套,那么你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高攀龙说:“好办法臣暂时没有,不过臣昨天听刘大人说起过圣学院对人的研究,臣想可以根据不同身份之人的优缺点作不同的事,最后互相配合取长补短达到最接近完美。”
天启看向刘宗周问道:“刘大人这个什么研究结果朕怎么没听说过?到底是什么研究报告?”
刘宗周不好意思地说:“臣刚刚要说这件事的,不过说着其它事说着说着就忘了,臣这就说出来请皇上看看对不对。圣学院经过广泛的调查,发现不同身份的人一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而且各有各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按皇上的说法施政官员应该具有服从和公平的优点,这也应该是其能力的体现,但是现在的官员都喜欢按个人喜好做事,听不进去其他人的意见。假如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监政机构也好辅政机构也好都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天启想了想说:“是啊,自己能作主谁还稀罕有人给他出主意?想听意见不如自己请几个能力强的幕僚,听话不说还省心。至于说监政机构对这些人来说更是敬谢不敏的,自由自在多好有个爹在跟前指手画脚谁也不会高兴。不过真要实行起来也由不得他们,就是朕开始说的那样要考虑在产生官员时如何体现上下一致,监政机构必须要有不听还不行,幕僚要自己花钱请辅政机构是国家设立不花钱,怎么划算自己看着办。”
刘宗周说:“监政机构和辅政机构本是一套人马就不说了,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对下级所以称监政,另一个是对平级所以称为辅政。在辅政机构里有两种人,一个是像圣学院那样把握大局的人,另一个像博学院一样处理具体事务的,这两大部门可以帮助官员避免他走弯路,还可以监督官员避免其犯错误,这就是上下一致的上那一方面。”
天启问:“那么下呢?百姓有什么有缺点?”
刘宗周说:“臣等亲自去问过不少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一开始他们都不说真话怕被报复,后来臣保证谈话保密他们才肯说自己的意见。不过臣发现他们的意见总是只顾着自己,只会抱怨官员是如何无能只会让他们吃苦,很少有人能有大局感能考虑到国家如何的,这让臣很失望。开始皇上说百姓不会懂得感恩,你对他再好他都会认为你做得还不够,臣当时就想起了这些事,看来皇上强调不能矫枉过正恐怕是对的。”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