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这个名字智障当然不陌生。对北宋的文人,除了寥寥几人,智障都是很鄙夷的。因为智障觉得,因为宋朝文人对武人的压制,是宋朝兵事懦弱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北宋名将狄青的遭遇,让曾经年少的智障对韩琦、文彦博为首的文人深恶痛绝。王安石和范仲淹一样,却是智障最敬佩的北宋文人。
报宁寺后半山园。这座青石墓中,埋葬着想要拯救大宋王朝最后的希望,随着这位执拗老人的离开,大宋王朝彻底走上了不归路。就像一只肥硕的已经挪不开步的大象,等待着被几十年后草原上的饿狼吞掉半边身子。更让人唏嘘的是,有人还要把北宋灭亡的帽子,扣到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身上,让人愤恨不已。智障停下了脚步,在报宁寺住了下来,一连三月,为王安石诵经祈福。
不知什么时候,又一个身影出现在半山园中,却是一位满身鲜血的持剑少年。跪在墓碑旁,取出一只木匣,一壶酒,点燃三只檀香插在墓前,打开木匣,将一颗血淋漓的人头摆在墓前,洒酒祭奠。
“这是谁?”智障皱着眉问道。
“郑侠。”少年头也不抬,只跪在那里,任凭身上的鲜血流到地上。
“郑侠?”
“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你以为是他害死了王安石?”
“我认为是。”
少年的声音虽然低沉,却显得十分霸道,只凭他认为就要杀人割头。
郑侠这个人,智障知道;年轻时因为学习刻苦,被王安石所器重。那时王安石在朝中威望极大,郑侠因此先中进士,并调到光州做参军。但此人发达之后,不但没有报答王安石,先是作图将灾民之苦归罪于新法,还举报王安石与另一名官员吕惠卿过从甚密。此人有才,却无德。智障虽然也痛惜王安石,但却没有把、罪责归咎到郑侠这个小人物身上,不想这个少年竟然如此偏激。
“噗通!”智障正思索时,少年终于支持不住,一头栽倒。
报安寺原本是王安石的宅院,相传是晋时谢安的故居。后来王安石把宅子捐给佛门建造寺院,神宗赐名报宁寺。此时寺中一座禅院中,银光闪烁,剑气纵横。一位束发少年正在院中闪转腾挪,手中长剑所发的剑气直落在院墙上。“相逢亦何有,但有镜中丝。”这少年竟是在用剑气在书写王安石的名句。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智障看着少年的剑字,念了一句王安石的三宝赞。看着正在练剑的独孤。不错,这少年就叫独孤。独孤相信王安石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认为变法是为大宋这个国家和百姓谋取的一条出路,在来江宁祭拜王安石的时候,听说了王安石和郑侠的事情,便在王安石墓前起誓,必取郑侠人头来墓前赎罪。因此不远千里从江宁赶赴汴梁,杀死郑侠,割下头颅,身披数十创,突破禁军的围攻,回到江宁把郑侠的头放在王安石墓前。
智障还没见过郭靖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却先见到了独孤这样舍生取义、捐躯忘亲的游侠。孤独这样的人,很容易让人想起荆轲、聂政这样的侠客。
“独孤,我和师祖要走了,你不跟我们一起离开吗?”相处了半个月,虚竹到时对这个和他一样不怎么说话的独孤产生了友情。不过虚竹是嘴笨不会说话,而独孤是沉默不爱说话,两者之间的区别太大了。智障要离开报宁寺,虚竹却是有点舍不得独孤了。
独孤却没有搭理虚竹,而是定定的看着智障:“我想和你比剑。”
智障有些摸不着头脑,笑道:“跟我比剑?可是和尚我不会用剑啊。”
独孤却不为所动,手中长剑剑芒闪烁,慢慢的平举起来,遥指智障。九阳神功有护体之效,独孤的剑芒激发了智障的护体真气,九阳神功自动运转起来。独孤虽然十七八岁,但一身剑术十分精妙,单论武功已经比包不同直流要高,估计比起慕容复来说也只差半筹。毕竟他这样性格的人专精一术的话,必定会有一番成就,况且独孤在剑法上天赋异禀。
智障的袈裟是从玄慈哪里讨要来的,卖相十分不错,智障可不想被独孤刺上几个窟窿。脱了袈裟,在九阳真气的作用下,赤裸的上身透露出一种淡金色。智障单掌护在前胸,右手一拉脖子上的念珠笑道:“看我如来神掌!”说话间使出大力金刚掌的功夫,一招猛虎推山,内力自掌心奔涌而出,直取独孤。
面对智障的“如来神掌”独孤竟不闪不避,稍一错身,长剑挑向智障的手筋。“靠!”智障暗骂一声,手掌下按拍开独孤的长剑,接着一张朝独孤的面门招呼。独孤手里长剑被智障拍的嗡嗡作响,几欲脱手,独孤却不吃惊,借着智障的掌力,长剑竟然画了一个圈,依然是向智障的手筋削来。
独孤不闪不必,全无防守,只待每次智障攻上来,手到挑手筋,脚来挑脚筋。智障不去进攻,独孤便要砍他脖子。智障气的肚子发鼓,却又欣赏独孤的性格,下不去狠手,只好与独孤游斗。相持了四五十合,智障气的瞪圆了眼睛,摘下脖子上的佛珠,狠狠砸在独孤的剑脊上,独孤只觉得虎口发麻,哐啷一声,精钢长剑竟脱手掉在地上,碎了个四分五裂。
独孤定定的看着地上断开的长剑,目光散乱,似是在思索着什么。智障被“虐”了半天,此时想要报仇,独孤却开始发起呆来。智障心中有气,直接出了院子离开,脚步重的震天响。虚竹抱着袈裟端着钵盂,想要追智障,却不想丢下独孤。见独孤右手有鲜血滴下,心里埋怨智障,便找了块布条给独孤包扎好,也不去追智障,杵在院中,看着发愣的独孤。
智障径直出了报宁寺,见街上一个半大小子,拿着一串糖葫芦正和一个小童逗着玩。智障不仅哑然失笑:
“我这是干什么,怎么跟个孩子一般置起气来。”不过智障却也不会回头去找,好歹也算长辈,回去就是认错,那多没面子,大不了等他们追上来的时候,我原谅他就是了。
白居易的忆江南有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苏杭二州历来为江南风景的缩影。而杭州因为有西湖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要比苏州更加令人神往。五代至宋初,由于地址原因,西湖的淤泥堆积加速,白公堤渐渐荒芜。不过就算是沼泽荒滩,毕竟是夏花绚烂之时,而且西湖周围有大量的寺庙、宝塔、经幢,著名的灵隐寺和雷峰塔六和塔都建在西湖周围,一时有佛国之称,吸引着大量的佛教信徒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光临。
西湖中,断桥上。大量的民工和游客拥挤在一起。惊恐的人群中有人在哭泣,有人在祈祷,有人跪在桥上不断的磕头。岸边处惨叫连连,鲜血染红了西湖水,十几位民工或断腿、或断臂、甚至有人不见了半边身子,连带着湖中不断翻滚的水流,让岸上桥上的宋人心惊胆战。
此正是北宋元祐年间,苏东坡任杭州知州,动用二十万民工疏浚西湖,挖淤泥筑堤,亲自上阵监督疏浚工作,并发明了东坡肉犒劳疏浚民工。此举不但能够恢复西湖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