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忆征鞍 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脑内已经一片空白,但这封奏疏中提到的那些话却如同被刻入心中一样:攻陷平壤之时,李如松私纵倭军近万余自东门出逃在先,困敌于王京城内却踌躇不前在后。养寇以自重之迹象显露无遗!

    其父李成梁执掌辽东多年,期间谎报军功、冒领粮饷、与蒙古鞑靼私开马市、妄纵建奴崛起且大有一统女真各部之迹象。辽东割据之相已隐然成矣。辽东李氏父子不轨之心昭然。万岁圣明烛照,宜当早做裁断,以防养虎成患。

    宋应昌静静地看着李如松问道:“如松以为这奏疏上弹劾之罪状如何?”

    李如松此刻已经从刚才的惊慌失措中平复,取而代之的是咬牙切齿的痛恨:“信口开河、诬陷忠良、其心可诛。”

    宋应昌缓缓地摇了摇头。

    李如松诧异地问道:“难道时祥兄认为我说的不对?”

    宋应昌略微犹豫了一下道:“愚兄也以为这则奏疏甚为可怖。但是愚兄以为……你可曾想过,如若这份奏疏上所言非虚,你当如何自处?”

    李如松闻言不禁勃然大怒,“噌”一声站起,指着宋应昌怒斥道:“时祥兄,如松一向敬重你的为人,却想不到你与朝中那些奸佞沆瀣一气,信口雌黄、陷害忠良,枉我刚才还当你是朋友,算我李如松认人不清,告辞!”说罢向外便走。

    宋应昌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待李如松推开门即将要走出书房的刹那,忽然平静地说道:“如松,如果愚兄所料不错,两日内便会有令尊的家书寄到,届时你自有分晓。”

    宋应昌的声音很低,但对于李如松而言却字字如同炸雷一般,他没做任何回应,逃也似的弃门而去。

    这一夜,对于李如松而言尤为漫长,等到东方泛白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了过来,可还没来得及起床,二弟如柏和五弟如梅两人便来到了他的房间。两人见到大哥尚未起床不免有些奇怪,不过如梅还是难掩一脸的兴奋,对李如松喜道:“大哥,爹来信了!”说罢扬了扬手中的信封。

    李如梅的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对于此刻的李如松而言却比晴天霹雳,以至于躺在床上半晌没有反应。

    李如柏看大哥脸色有异,不禁上前一步关切地问道:“大哥,你怎么了?”

    李如松这才回过神来,只听他沙哑着嗓子对两个弟弟说道:“把信放在这,然后你们都出去!”

    李如梅一听不禁问道:“哎,大哥,你嗓子怎么哑了,病了吧?”

    李如松突然从床上坐起,声色俱厉地说道:“我让你们把信放下,然后出去没听见么?!”

    李如柏和李如梅被大哥突如其来且莫名其妙的怒火搞的有些发晕,不过李如柏反应还是快,一把从五弟手中把信夺了下来放在了桌子上,对大哥说了一句:“那我们就先出去了。”说罢拉着李如梅等快速走出了李如松房间,并将房门关紧。

    李如松等两个弟弟出去以后,从床上一跃而起来到门前,先是开门看了看,确认并没有人在以后迅速将房门关紧。随后来到桌前,颤抖着拆开信封,将爹的信拿出来仔细地看了一遍。

    李如松将父亲的信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突然放声大笑了起来,笑到最后竟似有些癫狂……

    过了许久,李如才止住了笑声,并用手拭去了眼角的泪。他突然发现,命运似乎和自己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作为亲生儿子,自己竟然都没有昨夜让他深恶痛绝、在心中咒骂不已的那个上疏参劾自己父子的内阁官员了解自己的父亲。

    原来李成梁寄来的这封信字迹潦草、用词以白话为主且错字连篇,一看就是李成梁亲自捉刀而非师爷代笔之作。而信的大意是,日前锦衣卫指挥使朱三爷一行返京途中路过辽东,在家里住了一夜,交谈中得知在朝鲜与倭寇战况,并再三叮嘱李如松,为保李氏一门富贵,绝不可将倭患彻底剿除,并以严嵩父子为例,称若不是胡宗宪、戚继光当年台州大捷将东南倭患彻底剿灭,严嵩父子以此自重便绝不会倒台。

    因此李成梁告诫李如松现在绝不能攻打王京,起码耗上个三年五载,待建州龙虎将军成势之后,明廷对其有所忌惮,届时李氏一门便有了自重的资本,那时再将倭寇彻底赶出朝鲜也为时不晚。

    信的最后更威胁李如松若不听从他的话便以死相逼!

    看着眼前父亲的这封亲笔信,李如松忽然想起了自己六岁那一年,父亲硬逼着自己抱起的那颗血淋淋的人头。他忽然明白了,父亲仍然是当年的那个父亲,不同的是,今天他逼迫自己抱起的东西要远比当年那颗人头更残酷,也更恐怖!

    李如松拿出火折将那封信点燃,亲眼看着它化为灰烬以后,便吩咐窖生搬来了一坛泸州大曲,和自己这个小师弟对饮起来,李如松发现他自己和眼前的这个小师弟极为投缘,特别是现在,甚至比同胞兄弟更为亲近。两人边喝边聊,聊了很多,比如青藤先生的画、俞二先生的功夫,聊起了泸州大曲,也聊起了一起出生入死的那一次次经历。

    对于男人而言,朋友和酒是绝不可缺少的。

    李如松醉了,很舒服,然后昏睡了整整一夜。

    第二日一早,李如松召集所有明军将领在开城驿馆之中开了一个紧急军事会议,并特意请了经略宋应昌参会。

    会上,李如松做出了这样的分兵排阵:

    一、杨元即刻率领所部人马赶赴平壤屯集,控扼大同江,连接饷道。

    二、李如柏率所部兵马在宝山一带扎营,以为左右声援。

    三、查大受部驻守临津。

    四、祖承训率兵镇守开城。

    简单点说,就是将已不足四万人数的明军兵分四路,在开城向后至平壤一线纵深梯次配备兵力。而如果说前几次的排兵布阵让众将一时难以理解和领悟的话,那么这一次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安排。

    以目前的状况而言,这样的决定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李如松不仅已经做好了彻底放弃攻占王京的想法,并且摆出了一个想和倭军长期对峙的架势。

    宋应昌极为罕见地震怒了,不发一言起身拂袖而去!

    其余众人虽然没有当面表现出不满和异议,但都不禁在心里问道:李如松,你这是怎么了?在这么关键的时刻竟然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无异于是在向倭寇妥协。这么做对得起吴惟忠老将军么?对得起被乱刃分尸的李宁么?对得起惨死在金甲倭将抢下的周赐梵以及那么多牺牲在战场上的将士吗?”

    因此众将不得已虽然按军令各自分别赶赴驻地,但士气已经跌至冰点。

    此后的一个月里,任由朝鲜宣宗李昖和领议政大臣柳成龙再三敦促,甚至明朝内阁催战的函件如雪片般缤纷而至,李如松始终都不为所动。

    消息传到王京城内,倭军将士一片欢声雀跃,更趁机加紧坚固城防、整肃军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军众将都心灰意冷,甚至不愿再待在开城。

    于是,刘綎随杨元去了平壤;麻贵、骆尚志到临津去找查大受;

    而李如樟、李如梅、窖生哥三个一起到宝山去陪李如柏,特别是临走时带走了所有的泸州大曲,一坛都没给李如松留下。原本热热闹闹的开城转眼间就变得死气沉沉。

    若在平时,李如松早就跳着脚破口大骂,然而这一次却不发一言。

    没有人理解李如松,即使是最亲密的兄弟也没有人知道,在这段时间,李如松究竟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只有李如松自己知道,他在等一个机会!

    入夜,又飘起了漫天飞雪,或许是这一年最后一场雪的缘故,深蓝色的苍穹下雪花静静的飘落,更显得周遭一片寂静。

    李如松凭窗而立,凝望着天地间雪似柳絮飞舞,远方山峦如黛,心底不禁泛起一阵悲凉和酸楚,一时间竟不由得痴了。

    当李如松回过神来的时候,忽然发现在院中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名身材曼妙的白衣女子,站在雪地之中一动不动,犹如雪中精灵般风姿绰约,以致让李如松怀疑是否是自己的幻觉,于是揉了揉双眼仔细看时,才看清原来那个白衣女子正是之前来过的那个女刺客雪瓷。

    李如松不顾身上穿的单薄便迅疾地冲到门外,几步就来到雪瓷的面前,见雪瓷凝望着自己,两只手中各持一把梅花匕首,在漫天飞雪的映照下闪烁着夺人心魄的寒光。

    李如松见状露出了一丝苦笑说道:“今夜你是专程来杀我的吧。”

    说罢又向前走了两步站在了雪瓷的面前,随后挺直了胸膛凝视着雪瓷说道:“那好,我就成全你。”

    雪瓷脸上忽然绽放了如花笑颜,漫天飞雪中显得格外明艳动人。雪瓷脸上的笑意还未散去,忽然手中的一对梅花匕首“当啷”一声掉落在了地上,随即双眼一闭晕死过去,身体向后摔倒……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