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般的掌声中,卢格安淡定地走下台,坐到了自己那个从来没坐过的位置上。
玻尔递给卢格安一支烟,不无调侃地说道:“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种觉悟?说,是不是看上人家薛定谔先生的女儿了?”
卢格安笑着摇摇头,淡定地点上香烟:“如果损失我的一点,能让整个人类向前进步,那我情愿向地狱身先士卒。”
玻尔同样点上一根香烟,不屑地撇撇嘴:“我还是感觉你看上人家女儿的可能性大一点。”
“……”
所以说,我之前在你心里究竟是个什么形象啊喂!
卢格安心中吐槽的同时,无奈地摇摇头。
事实上,他们都误解他了啊。
卢格安的品格很高尚吗?只能说不算坏,但远远称不上是高尚。
在卢格安心里,他对自己有着清晰而明确的定位:他的知识都是剽窃来的,不是他主观意愿想去剽窃,而是物理大环境达不到他前世的高度,就算他想要创新,也根本无力可施。
所以,卢格安只能拿着前世的知识,充当这个时代的学术加速器。当然这个加速器的使用次数,自然是越少越好。毕竟卢格安虽称不上是君子,但也不是小人,学术剽窃这种事情,做多了是会有心理负担的。
此刻,既然有薛定谔这样的学者同样拿出了可以推动学术进步的理论,卢格安就自然没必要亲自冲锋了。
一旁,玻尔看到卢格安摇头叹气,以为还是在为自己惋惜,于是便出声安慰道:“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海因里希。之前德拜教授和我们说过,这位薛定谔教授来头不大,所以即使你给他机会,他也未必能抓的住。”
对此,卢格安不置可否地耸耸肩,不去与玻尔争辩这些。等到薛定谔发表完,他们就会发现,以前对这位“高级讲师”的观点就错得离谱!
台上,突如起来的意外之喜让薛定谔还没缓过神来,他感激地看向台下的卢格安,下意识地脱口而出:“Danke,dassSiemirdieGelegenheitgeben。(译:感谢您给我的机会。)”
标准而流畅的德语,比玻尔的塑料德语强的不知道多少。
薛定谔老家是维也纳的,和德意志一样同属于德语地区。在极度激动的情绪下,薛定谔下意识地说出了自己的母语。
而卢格安也是微笑着冲薛定谔点点头,用母语回敬道:“FürPhysik(译:为了物理)!”
德语和英语同属于拉丁语系,日耳曼语族。两者虽然差别巨大,但在某些字符发音方面却特别相像。
人们虽然听不懂之前薛定谔的那一大长串,但卢格安所说的这个短语,他们却听懂了。
FürPhysik,ForPhysic,为了物理!
这一瞬间,卢格安的形象在众人心目中再次拔高!
台上,薛定谔收回了感激的目光,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这里不是他表达自己情感的场所,这里是学术报告会,学术才是这里唯一的主题,一切的事情都要放到会后再说!
薛定谔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虽然有些紧张,但还不至于怯场,十几年高级讲师做下来,什么场面没见过?
于是,怀抱着一颗感恩之心的薛定谔,在万众瞩目下聚光灯,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
薛定谔综合了波动力学的偏微分方程式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经过大量的对比工作,再加上他本身天才般的头脑,和做高级讲师十几年所积累的雄厚知识量,最终得出了一个他自认为无懈可击的物理解释!
按照薛定谔的说法:由于已知海因里希方程,也就是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为i/tΨ(r,t)=-^2/2m*^2Ψ(r,t),其形式与热扩散方程很相近。
虽然两者物理意义不同,却可以借鉴热扩散方程的思路,来反推海因里希方程。
在连续性方程中,如果质量流流进系统,则有ρ(r,t)/t+*j=0。
说人话就是:质量密度对时间的导数+流的散度=0,这也就是流体力学中大名鼎鼎的物质不灭定律。
而又因为Ψ*Ψ=|Ψ|^2≥0,其中Ψ为某种物理量的密度,所以将海因里希方程整体向右推导,经过复杂的数学关系后,最终可以得出一条结论:
在连续性方程中ρ为电子密度,j为电子质量流,e*ρ为电荷密度,e*ρ*j则为电流。
这样,就可以得到波动力学的物理解释:即将波函数解释为粒子在三位空间中的震动,其中振幅为电荷密度,而粒子就是无限多种谐波叠加以后形成的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