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黄河大善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赵匡胤的军队于正月初三的午后,便已经完全控制了汴梁城,大军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对百官、公卿、宗师也只是监视或软禁,并无侵凌。

    唯有老将韩通率众抵抗,韩通及手下亲兵护卫一百六十三人,全部战死于大内宣德门前。韩老将军的发妻上吊自杀,儿子韩微携曹王熙让出逃……

    这时范质等人才知道当时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赵匡胤的大当,哪有什么契丹北汉联军,都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闹剧。但如今已无可奈何,赵匡胤又让赵普来谈条件,“城内秋毫无犯,百官各司其职,勋贵概不侵凌”,于是丞相范质和一干重臣,只得率百官听命。

    显德七年,正月初四,大内崇元殿。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宗训禅位。

    赵匡胤正式登皇帝位,时年三十四岁。参与“陈桥兵变”的文臣武将均有封赏嘉奖,其他百官也有赏赐。因赵匡胤在后周时,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仍定都汴梁,改元“建隆”,史称“北宋”。

    赵匡胤又下诏改封宗训为郑王,赐予“丹书铁券”,符太后为周太后,移母子二人居房州。纪王熙谨被潘美收养,蕲王熙诲被老臣卢琰收养。

    至此,由一代枭雄郭威开创,又由一代雄主郭荣(柴荣)发扬光大的大周朝廷,因为郭荣的早逝,而被赵匡胤所篡,寿终正寝。

    话分两头。

    在黄河岸边弄丢了曹王熙让,也就是宁良,韩托和史泰慌了。

    两人艰难地躲过了追杀,趁着夜色逃到黄河岸边的一户人家,一位独居的鳏夫老农好心收留了他俩。

    两人身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往外渗着鲜血。史泰后背有一道伤口尤为严重,透过被劈烂的衣服看,深可见骨。

    在黄河岸边时,一名兵士的刀眼看就要劈到韩托的后脑,被史泰一个滕移格挡开,而自己后背,被另外一个兵士狠狠劈了一刀。虽然史泰躲得快,但还是被那刀劈中,虽不至于命丧当场,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恐怕身陨也是迟早的事了。

    老农似乎对这样的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安顿两人住进了柴房的一个地窖,又娴熟地拿出金疮药,给韩托和宁良处理伤口,上药。

    看着两人诧异的眼神,老农尴尬一笑说:“老汉我一个人住在这黄河边上,这些年迎来过往的,尽能够碰上像你们这样的人。有受伤掉队的兵娃子,有被强盗追杀的富商,有还有被官府追杀的大侠……”

    “但凡躲到我这里的,除了那杀人越货的强盗,其余的我是来者不拒,能帮着救一个是一个。曾经有个兵娃子,刚十五岁,肚子受了刀伤,肠子都快流出来了,那真的是硬抗啊,也没有什么药可用,就在那一直喊疼,最后也没扛过去。死的那个惨呦……”

    “后来,老汉我就备下了这金疮药,想着有受伤的人,这玩意儿兴许还能保上一命。”

    “还别说,陆陆续续的,在老汉我这地窖躲过的人,没有一双手也有一个巴掌了。老汉我是个鳏夫,一个人住惯了,但我就是不忍心看着这些人就这么死掉啊!哎!这乱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啊!”

    听着老农絮絮叨叨的话,韩托和史泰都沉默了。战场厮杀,一来为功名利禄,二来为忠君报国。两人谁也不曾想过,会在这黄河岸边遇见这样一位老农,如此淳朴善良,他可能不懂什么家国情怀,甚至也不图什么功成名就,但他仍然屡次救人。

    只因为——不忍心。

    这个世道,因为简简单单“不忍心”三个字行此大善的,又能有几个?

    忽然,韩托一个激灵弹了起来,牵扯到伤口,疼得他呲牙咧嘴,“有追兵,几十个人,朝着咱这院子来了。”

    “你咋知道?”老农好奇问道。

    韩托少有地腼腆一笑,“老伯,我从小耳朵就灵,刚贴着墙听到的。”

    “哦哦,你这还真是厉害。那老汉我赶紧出去应付!”

    “不行,老伯。这样岂不是要连累你!?我们还是赶紧自行逃命吧!”史泰眉头紧皱着也想要站起来,努力了几下发现自己早已虚脱到了极点,连站都站不起来。

    “不碍事,不碍事。”老农挥手示意史泰坐下,“老汉我有经验,放心吧!”

    说着,老农颤颤巍巍打开地窖的门出去了,又小心翼翼拿柴禾把入口遮住,这才出了柴房,站在柴房门口,望着天上的一弯蛾眉新月和漫天的星光,出神。

    老农院里养了一条大黄狗,应该也早就听到了门外远处的动静,“汪汪汪”叫个不停。

    不多时,“咣咣咣”的敲门声响,“开门——官府搜查钦犯,开门——”

    老农知道是追兵来了,也不作声,等那敲门声又响了一阵,这才扯着嗓子喊了一句:“谁啊——”

    然后又把柴房的门打开又关上,“嘎吱——”故意制造出关门开门的声音,然后慢悠悠地走向院门,边开门还边嘟囔:“谁啊,这大半夜的,他娘的还让不让人睡觉。”

    开得门来,一把明晃晃的横刀便架在的老农的脖子上,“老头,你他妈的骂骂咧咧的骂谁呢?这么墨迹,难道你院子里藏了钦犯了?”

    “混账,把刀收了。说话不能客气点吗?”一个校尉从队伍后面走出来,冰冷的眼神让刚才举刀的兵士脖子一缩,忙收刀退下。

    “恩公,是我。”那校尉竟对着老农做了一揖。

    老农借着兵士们手中火把的微光,眯眼看了那校尉半晌。只见那校尉二十多岁年纪,面容清秀,单看长相一点不像是军旅之人,但眉毛上方有着一道深红色的竖向刀疤,一直延伸到璞头里,像是在提醒着别人,这是一位久经战阵的军人。

    “哦!是你啊!”老农终于是想起了他,多年前那校尉曾是个密探,回汴梁送情报时被人截杀,曾在此躲避。那校尉脸上的刀疤就是那时候留下,也是那时候被老农的金疮药救下的。归队后,因功晋升校尉。

    “是我,恩公!”校尉又做了一揖,“恩公在上,本当行大礼。然今日甲胄在身,又是公事,恩公恕罪了!”

    “哈哈哈,不碍事,不碍事。”这还是头回再次见到自己救过的人,老汉高兴的合不拢嘴,一点也没有作伪的意思,“你小子出息了!这是当官升职了啊!就是这疤瘌还是留下了,嗯……也不算丑。怎么样,娶媳妇了吗?娃多大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