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幕—初到尾闸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班车是调集来专门送知青们下乡的直达专车。吴郁郁在离家200多公里的红果子县下了班车。这批一起来的有235个知青,分到县里各个村。

    尾闸村的村长也派驴车来红果子县接人了。驴车不够用,只能顾着拉分到尾闸村65个知青的行李。

    驴车先带着大家走了20多公里土路才到乡里,在乡里安排下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她们又在乡里被分派到各个庄子上。而每个庄子又被分成了十个大队,每个大队约有七八十户,几百号人。

    这一路的跋涉折腾,吴郁郁才突然发现,原来一个“乡”居然有这么大,会有这么多人!原来的她实在是小看了“乡”和“村”的范围。

    这批分派到下庄子的有是35个人,吴郁郁被分到了尾闸村下庄子五队。

    知青们跟着领路的人又走了二十多里地,在沿途被分别派放到二队,五队和八队。

    整整折腾了两天,吴郁郁她们才终于正式到达自己“下乡”的具体位置。

    五队只有七十多户,老人孩子加起来有四百来人。

    知道今天会来知青的五队队长,在地里干活时一直关注着队上唯一的土路。

    远远的就瞅见小土路上走来了扛着大包小裹的一群人,队长扛着锄头挥手招呼。

    新来的知青们跟着队长来到知青点如何安置咱们不提了。

    可当吴郁郁看到大通炕上放了十来个铺盖卷后,就静悄悄的退了出来。

    吴郁郁肯定不想跟这么多的人挤在一起住,实在太不方便。

    她直接寻问队长:“队长,我刚来,啥也不懂。我想问问您,不住知青点,行不行?我能不能单独租个老乡家的房子住?哪怕小点破点都没关系,只要能住人就行。”

    队长是个跟木匠差不多大的中年男人,常年在大西北的风吹日晒下辛苦劳作。

    男人黝黑健壮,魁梧有力,说起话干脆豪爽:“行倒是行,咱队上有几家空房,不过肯定都不如知青点的房子结实。要不,我先带你看看吧,合适了咱再说。”

    吴郁郁忙说:“谢谢!谢谢!那就麻烦您了。”

    队长安排完其他的知青后,带着吴郁郁看了三户人家都不太合适,最后看到最西边的李奶奶家,吴郁郁满意了。

    李奶奶家有个不挨着主屋,存放农具的小凉房可以腾出来住人。

    那间小土坯房大约有个五平米左右,距离李奶奶家主屋隔着十米远。

    主屋与凉房中间堆放着柴火垛,麦秸秆垛和玉米杆子。

    吴郁郁最看重的就是它相对独立在外,因为小土坯房其他三面全是野地,清净!

    吴郁郁连忙说:“队长,几家看下来就这间房最好。我想租这间。”

    队长看了看四周:“太荒了吧!你一个小丫头住,不害怕?”

    吴郁郁坚定的表示:“不怕,不怕,我胆子一向大的很。”

    队长还是有点担心:“这房子看着还算结实够新,可那是凉房,墙体薄,不保暖。咱这儿的冬天有多冷,你会不知道,要是冻个好歹的咋整?”

    吴郁郁琢磨了一下说:“那队长,我能不能请几个人帮我好好收拾收拾这房子?”

    队长说:“真要是再好好收拾一下到也可以,不过,你主要请个会盘炕的就行了,其他的都简单,再给你叫俩人搭把手就给你拾掇出来了。你有啥打算没?”

    吴郁郁估摸了一下:“外墙再糊上一层厚泥,房顶也再加上层厚茅草,屋里打个火炕,外面哪儿再搭个草棚子,您看这样,行吗?”

    队长大手一挥:“行!这简单,两三天就干出来了。”

    吴郁郁忙道谢:“谢谢队长,那就太麻烦您了!”

    队长带着她跟李奶奶一家商量好,每年80斤粮食外加添25块钱,在知青们秋收分粮分钱的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