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雨辉在小阁楼上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早就起床赶上头班车回山花乡去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日复一日,都在平常琐碎中度过,雷家再也没有出现什么新鲜事。
转眼半个多月过去了,护理假,以及攒下的加班调休都用完了,雷海涛这才不得不千叮咛万嘱咐地把妻女托付给老妈照料,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
临上车,雷母悄悄把儿子叫到一边,掏出400元,塞进儿子的口袋里,慈祥地说道:“孩子,这是你前面给的生活费,我现在还是还给你。儿媳妇来坐月子,这辈子可能也就这么一次,我这当婆婆的断没有收生活费的道理。”
雷海涛鼻子一酸,看母亲态度坚决,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车子开走了,雷海涛透过车窗看到站在太阳底下母亲的身影,慢慢变小,很久都没有离去。雷海涛心里不由地有了一种冲动,他欠母亲的太多,这辈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偿还得了?
车子在百无聊赖中慢慢前行,过了许久,雷海涛看一下腕上的申海牌手表,应该快到站了。乡间公路上,司机从来不报站,雷海涛不得不强打起十二分精神,双手抓牢前面的座椅靠背,眼睛一刻也不敢眨,生怕错过了山谷口旁边的那个无名小站。
“师傅:麻烦前面路口停一下!”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山路口,雷海涛连忙招呼司机停车。不等大巴车停稳,雷海涛抬起麻麻的双腿,蹒跚地走下车。几乎是后脚跟刚离开车子,大巴车车门便呼地关上,随即车屁股喷出一股黑烟,麻溜溜地开走了,车后沙子路面上扬起漫天灰尘,半天也不散去。
三线厂在国家困难时期建厂,因此居住条件都不好,很多职工至今还住在泥砖砌成的平房里,这种房子又称干打垒。近几年工厂一直在准备搬迁,不再建新房,而员工却不断增加,有些人还是从附近几家没有军品任务,发工资都困难的兄弟厂调剂过来的。雷海涛的新婚房是在一栋二层红砖小楼的楼上,早年三线军工厂为了防空隐蔽的需要,职工宿舍是不允许建楼房的。直到后来政策松动,厂里才有了两栋这样的二层红砖小楼,因此从外表看比其他的房子也格外新一些。
还没下班,前进厂生活区的水泥路边上已经有些农转非家属在卖菜了。这些菜有些是自家种的,更多的是从附近集市上买来,赚点儿差价。很多摆地摊的人虽然叫不上雷海涛的名字,但彼此都已经熟悉。看到雷海涛走过来,就有人微笑着打招呼。
雷海涛顺手买了几十个鸭蛋,当地风俗:生女儿是要给邻居和单位同事发红蛋的。
雷海涛的小窝是个四十多平米的一室一厅一厨房,没有卫生间。不过房头就是员工自家开荒打理出的成片菜地,菜地里面隔不远就有一个低矮的茅棚,茅棚里面粪坑上搭两块厚木板,就当厕所了。
走进雷海涛的小家可以发现:原来的厨房改成了一间小卧房,小卧房上面还搭了阁楼,上面堆着两个大的木箱和杂物。楼下离楼梯口2米远就有一个自建的简易柴棚。搭建阁楼和柴棚都要归功于雨辉。结婚前,雨辉坚持拉着雷海涛,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