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当然是民情体察速成特训”……无语中。

    我已经打定了主义要我所知道的东西在最短的时间输灌给他。

    “说说看你都学过些什么。”

    “《连山》《归藏》《文外大义》《礼统》《义疏》《圣证论》《史记正义》《帝王编年录》《三国典略》《古今诏集》《贞观政要》《职令古今百官注》《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修身要览》《百寮新诫《经史要录》……”我晕,

    “为什么要博取百家,圣贤书只能教你做人的道理,并不能解决吃饭睡觉的这些现实的具体问题。要实践你还有好多东西要学。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

    “藏富于民,民富才能国富,国富方可强军,大兴王道……这个民富就是国家的经济基础……而王道就是治理国家的上层建筑”

    毕竟差了千年的人,光用当时能理解的概念,解释政治经济学中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就费了我老大的劲,更别提好些人一副鸡听鸭讲的模样。

    没办法只好最最基础的土地问题说开始,历代动乱民心得失,皆源于土地,而关键就土地兼并严重,失地破产的农民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源。

    “如果我朝如果不抑土地兼并,皇室、贵族、官员、地主、富商、寺观等诸般势力,就会如虎狼般鲸吞掉百姓土地。更为可恶的是,他们虽有大量的土地佃农,却隐瞒田地和人丁数量,持势拒交赋税。如此一来,朝廷只好向那些尚有土地的农民徵收更多的赋税。可怜那些肥沃的土地都被士族占去,剩下来的都是贫瘠之地,光靠那些又如何能应付沉重的税负?农民只好将手中的土地出让,自己成为士族的佃农,有土地的农民减少了,朝廷只好向剩下来的农民徵收更多的税,于是迫使更多的农民卖地。长此下去,土地都会集中到从不交纳赋税的官员地主手中,试问国家如何强大?百姓如何富裕?所谓农为国家之根本,故而自圣祖太宗广授班田,命田永业,时代相传而不得买卖,就是为了防止土地侵占兼并之弊,而本朝以来,就一直严行保护班田之制,严打土地兼并,特别是官绅士吏巧取豪夺侵占永业田官授田,又清理丈量豪族大户田地严惩隐报田地之策。就是为了确保这“耕者有其田”的千秋之计啊。”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的祖训需要正确的理解”。

    “这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社会问题”

    要知道天下百姓是最温顺最善良的,天生万物以养人,百姓的全家的衣食生计就维系在这一点田地,繁衍生息,交粮纳赋出丁出役都要靠这点土地,只要能世代守下去,他们就是朝廷最温顺的良民。

    毕竟真正有异心的人只有绝少,但是当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再加上朝廷横征暴敛,地方官吏舞弊盘剥无度,百姓卖儿卖女,亡命他乡,也无法应对的时候,家破人亡饥寒交迫一无所有他们就会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反正只剩下一条烂命,为了生计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打不了豁出命去拼一把也许还有活路,人为了活下去所爆发出来力量是最可怕和最无畏的,民变算什么,杀官造反也无所谓,一个黄巾之乱为什么能顷刻席卷天下。因为反正失败了也就是丢掉一条无足轻重的烂命,就不用再在这个吃人的世上继续受苦,可万一成功了就可能得回失去的一切,甚至更多的东西,又怎么不让天下没有活路的万千人不向往呢。所谓积重难返,再任君王如何勤政,臣子如何卖命,纵有百万雄师,也是无力回天了,不明白吗,当兵的毕竟都来自百姓的子弟,当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妻儿死线上煎熬,又怎么会为这个让自己家人朝不保夕的朝廷卖命呢,不奋起反戈相向才怪。圣人有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百姓这个支撑国家的基础崩溃了,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又怎么能坐的安稳呢。自然垮台狠狠摔的粉身碎骨。要知道隋朝版图之大,国势之盛,军伍之强,能臣良将之多,顷刻间就崩解离析,烽烟四起,各路反王却大半都是隋的故将,可谓前事之师啊。

    当然,隋炀帝荒淫无道,隋文帝管制苛酷太严也是重要原因,身为皇子饱受苛酷限制所以得势后变本加厉的寻欢作乐恣意妄为。前朝那位隋文帝不失为英主却不是一个好父亲,治驭天下有方却失教于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是另话。

    “……”

    最新全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