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稍稍偏了点,像是距离大宁官话不远的邻近方言。
老妇人说什么也不肯要李凝的首饰,大晚上的烧起灶台给李凝和李澈熬了白面粥,又收拾了间屋子出来给他们住。
李凝有得吃的时候对吃喝很看重,然而没得吃的时候,就是给个窝窝头也觉得香,李澈却不一样,他木着脸尝了一口没什么味道的白面粥,想想之前的相府宴席,没有当着老妇人的面吐出来是他最后的善良。
李凝只好连带他的份一起吃掉了。
老妇人眼睛有些花,倒不妨碍她稀罕李澈,毕竟像这样虽然算不上白胖,但脸蛋嫩嫩的安静孩子在村里还是很少见的,大多数的村里娃都像猴子一样皮。
李澈被捏了好一会儿脸。
村里的一夜过得很安静。
隔日上路,李澈换了一身料子好了不少的衣服,稍稍有些大,好在没有补丁,被李凝抱在怀里的时候,除去两张相似的脸,终于不像富家小姐捡着小乞丐了。
李凝把手腕上的一个金镯子放在了老妇人的破旧饭桌上。
一个月后,李凝当干净了身上的首饰,在距离他们醒来的河流不远的地方找了个小城安家。
安家之前要先落户。
这里不光官话和大宁有些相似,就连江湖和朝堂的关系也像了个八成,江湖人大多都没有户籍,去到什么地方也不用路引,李凝补办了一道户籍,连带着李澈一起,官府户籍上记载的是姐弟,然而正如李澈所说,一个二十多岁的独身姑娘带着个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没人相信他们不是母子的。
好在李凝想得也很开,解释了一次不成,也就不再解释。
李凝的那些首饰卖价都不算低,李澈想买个三进三出的大宅院,可惜他现在的个头没什么话语权。
李凝买了个地段不错的小宅院,把大部分的银钱都存进了官府的钱庄里。
她总是觉得存钱比花钱要安心。
李澈无法,只得随她去。
可过惯了舒坦日子,李澈总觉得这个前后八间房带个院子的住处太过窄小,就算只住他和李凝两个人,也小得窒息。
宅院的一侧是路,过了那条路是闹市,还算安静,另外一侧的邻居宅院也不算大,两进两出。
李凝在第二天就认识了隔壁的任夫人。
任夫人年纪不超过四十岁,用黑布遮盖着面容,甚至连眼睛上都蒙着一层黑纱,说话温声细语,性情也温柔得很,只是命有些不好,她的夫君据说已经缠绵病榻几年,请了许多大夫来看,都说不成了。
这样的日子,李凝是经历过的。
但任夫人显然要比那时的她坚强得多。
任府家宅不小,但府内连一个婢仆都没有,也从没有亲戚上门,李凝时常会过去和任夫人说说话,劝慰她几句。
李澈在发觉这里的书籍和大宁区别不大,除了几个圣人的名字和学说有些对不上,但他所学的大多都能派上用场之后,也不惦记着读书了,他近来在琢磨经商。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琢磨经商,说出去怕是要惹人笑,李凝倒是不觉得好笑,反倒咬咬牙把在钱庄里存下的积蓄拿出了一大半,全部交给李澈打理。
李澈在她的陪同下出了几趟门,先是买了两个婢仆打杂,盘了间店面,然后又招了两个本地伙计,之后就全是李澈自己出门打理了。
甚至李凝如果不是问了好几次,她都不知道李澈在做什么生意。
李澈做的是丝绸生意。
做生意能暴利的是少数,八成在于盐酒茶,剩余两成是所有生意的总和,丝绸在这两成中占八成。
盐酒茶基本都由官府垄断,再交由官府允准的商人经手办理,能沾手的是少数,没有大把银钱填账,连边都摸不着。
生意想要起步很难,李澈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堪堪捞回本金。
李凝做生意是外行,护镖倒是本行,她亲自替李澈走了一趟镖,回来的时候刚开春。
隔壁任老爷病得更重了。
李凝在路上特意买了一根老参,一回来就上了任府的门。
任府没有婢仆,两进的宅院要敲门毕竟不现实,她来任府也是走惯了的,故而走得静悄悄的。
才进后院,李凝忽听任夫人用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凄厉声音叫道:“南宫灵!你今日弑父,来日必定不得好死!”
李凝一懵,随即一脚踢开房门,正见任夫人嘴角溢血倒在地上,眼神绝望,一个高大少年冷着脸掐着任老爷的脖子在灌药。
袖里的刀比李凝的脑子转得更快。
少年的手臂连带着药碗横飞出去的时候,她手里装着老参的礼盒刚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