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山的计谋,所以率兵不出,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等郭子仪带兵过来,而后将安禄山直接包抄,一举歼灭。
但监军却嫉妒潼关守将哥舒翰的权利,对杨国忠禀报说,安禄山在潼关的军队不满四千人,都是羸弱没有装备的人。
杨国忠早就忌惮哥舒翰的消息,现在仗一打起来,他在李隆基眼中的分量越来越轻了。
早就看不惯这种假正直的人,眼下对杨国忠来说,正好是一个机会。
杨国忠狗腿似的跑到李隆基面前,添油加醋地禀报着:“圣上,眼下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可哥舒翰却故意不出兵,他这是意欲何为!
如此大好的机会,我们万万不能丢失了!”
“可哥舒翰派人来信,说是安禄山的诱敌之计。”李隆基犹豫道。
“是不是诱敌之计,微臣早已派人打探清楚了,我看哥舒翰他就是不想赶快结束战争,拖拖拉拉故意的!
叛军现在已经被消灭了这么多,根本不足为惧!眼下都在潼关僵持了这么长时间了,圣上,您三思啊!”
杨国忠对李隆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而李隆基觉得他说得的确是有几番道理,便派了信任的人去潼关打探消息。
等到不日,打探消息之人带回来的消息,的确是与杨国忠所说如出一辙,李隆基当即大怒。
李隆基不知道的是,他所信任的人,早就变成了杨国忠的人,杨国忠说什么便是什么。
天宝十五年六月,李隆基下令让哥舒翰带兵出关迎战。
在此之前,哥舒翰已经拖了很久,但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圣命难为。
要是不迎战,背上的便是通敌卖国的罪名,他们一家老小皆没有活口。
终究是圣命难为,抱着那么一丝侥幸心理,哥舒翰出关迎战。
据历史记载,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
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
叛军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
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
初九,潼关攻破。
——
天宝十五年,六月初六。
长安城里,风起云涌。
太子忽然间找上了李青珩和沈墨,并且是亲身驾临。
沈墨正在院子里扫地,见太子过来,连忙将手中的扫把立在墙根,起身行礼。
“太子殿下。”
而屋内的李青珩,听到这声太子殿下,也立刻出门查看。
只见太子一脸阴郁地站在院中,眉头紧锁,好像是遇上了什么难事。
李青珩忙出来问:“太子殿下,发生何事了?”
太子抬眸看向李青珩,眼中尽是千言万语。
他本不想求人的,但是现在也无可奈何,事情已经到了绝路。
“李俶去潼关了,九死一生,圣人已经下令让哥舒翰攻打叛军……”
太子本是想求他们帮忙的,但是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
“广平王去潼关了?!”李青珩简直是不可置信。
现在去了潼关,哪里还有活路?
潼关这一战,二十万人活下来的只有八千人!
她分明记得这段历史发生的时候,广平王,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不是在太子身边吗?
他什么时候跑到潼关去了??
那要是广平王死在了潼关,以后的皇帝谁来当?
广平王本就是当作皇室继承人来培养的,文韬武略,也是后来少有的贤明君主。
他要是死了,岂不是乱了套了?
“他怎么会去潼关?他不是一直与太子殿下在一块儿吗?”
“本殿拦不住他,所以希望郡主能够想办法救救他,现在这一切已经变了,正在发生偏离,无论如何,李俶的命都要留下。”
太子说罢,低下头去。
他实在是觉得如此求人太难为情。
可是,现在的历史早就被改变了,一切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又很不一样。
他也不知道李俶能不能活着,毕竟这是潼关啊。
“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