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艳阳高照,金陵全城戒严,数万精兵五步一岗,一直排到长江边上。城中百姓纷纷出动,他们早从市井之中得知国主要迁都避祸,自然不会错过如此胜景。辰时初刻,皇宫之中五百禁军打头,金盔金甲,手持长枪,骑着高头大马列阵而来,这自然是江南国主的先导仪仗。后面又是一队神卫军兵士,然后便是数百太监宫女护着一顶六十四人抬的大轿,里面坐的便是江南国主李景和皇后。
跟着又是数十顶大轿,自然是后宫诸妃与公主。再后面便是文武百官,足有上百人。最后又是一队禁军士兵,足有上千之数,铠甲明亮,威风凛凛。
金陵百姓呆呆看着,表情各异,一些大胆的人交头接耳,不知道议论些什么。萧汉带着江东阁站在一家酒楼上看着,不知道哪顶轿子里坐着李月萤。眼看李景的队伍浩浩荡荡向西门而去,萧汉感慨道:“一国之君,不思进取,畏敌如此,国家焉得不败?”
江东阁一介武夫,不知道萧汉话中之意,默然不语。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道:“私议国事,其罪非轻。”
萧汉急忙转身,却见一个年轻公子站在身后,正微笑着看他。这公子面如傅玉,剑眉星目,倒比段西柳还要帅上七分。他身材修长,穿一身月白长衫,腰前挂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脚踩一双鹿皮靴,手握一柄折扇,头戴束发方巾,却是标准的儒生打扮。
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同样英气逼人,想必是家仆家丁。这公子眉眼含笑,令人亲近,萧汉微笑道:“公子听到在下说话了?”公子微笑道:“在下失礼,请公子勿怪。”
二人重新见礼,分别介绍姓名,公子自称姓赵,单名旭,字仲卿。二人坐到一张桌子两边,自有店家送上茶点。此间雅座俱被巨商富贾包场,无有杂人,二人互敬一番,萧汉道:“刚才我有感而发,只是担心大好江山白白葬送,不想被赵兄听到,实是惭愧。”
赵旭微笑道:“想不到萧兄却是一个爱国志士,实令小弟钦佩。如今江南国势衰微,国主出京避祸,国政托于太子,如能厉行革新,任命贤臣,或可与大宋一较高下。”
萧汉轻哼一声,跟着笑道:“吴王被立为太子监国,据我所知,他却是个风流种子,在东宫时便沉浸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之中,如此纨绔子弟,可能担当中兴大任?”
赵旭惊异道:“萧兄高见,可惜你我只是一介草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势一天天衰败,却奈何不得,只能一声叹息而已。”
萧汉叹气道:“说说而已,徒逞口舌之快罢了。”二人相视一笑,又说起他事。赵旭懂得挺多,文学绘画书法谈起来头头是道,要不是萧汉看得书多,还真应付不来。
萧汉跟着说起一些怪力乱神之事,赵旭哪里听过这些后世的东西,很快便被吸引,这一谈便到了正午时分。赵旭叫了一桌丰盛宴席,二人推杯换盏,一番吃喝后接着开聊,萧汉自然做了主角。
他本来要跟着到长江边上看看,没想到遇到赵旭,一番交谈下来,萧汉顿起知音之感。赵旭为人聪慧,一双明亮如漆的眸子仿佛能看穿人的心肺,萧汉极力控制自己不说出自己的真正身份,害怕把他一个读书人吓坏。
此时金陵城撤消戒严,百姓们议论纷纷,不过金陵繁华,百姓们议论过后,一切如常,与往日没什么不同。
赵旭是个绝佳的听众,萧汉又是个最佳说书人,二人一捧一和,就像说相声一般,萧汉一气给他讲了两个时辰的《水浒传》,把个赵旭听得两眼发直,口中啧啧连声,直感叹没有早点认识萧汉。眼看天色渐晚,赵旭执意要请他到府中做客,萧汉这才想起一时兴起误了大事,连李月萤都没看到,倒跟一个小鲜肉喷了一下午,让他直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
萧汉执意拒绝,赵旭无奈,问了萧汉住址后声明改时便来拜访,这才带着两名家丁怏怏回府。江东阁一声不吭跟上来,萧汉苦笑道:“江师兄,你说我是不是贱?正事没办,倒说了一天的书。”
江东阁正色道:“故事好听,武松后来怎么样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