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震慑上郡的羌胡人,吕布从圜阳开始逆着圜水行军,一日疾行一百五十里,到了白土县城。在白土休整半天后,又匆忙向北赶路,直奔上郡最北面的桢林而去。
这次出兵,全军所有马匹都钉上了马掌,包括驮运物资的驽马。从这几日行军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连续急行军已有五日,各营却没有战马因为马蹄被道路上的硬物和砾石戳伤而退出行军。
出行之前,吕布也在考虑是否将高桥马鞍和马镫这两件大杀器装备部队。张辽建议先让驮马带着,暂时不暴露,如果遇到形势紧张需要与敌进行大战时,紧急装配也来得及。
高桥马鞍和双脚马镫的制作要比马蹄铁更加费时、费人工和费材料,天策军抵达离石之后,暗中召集的几十名工匠日夜赶工制作,到现在也就勉强打造出两千套而已。
然而,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发明过程并不复杂,其实是在现有的鞍鞯和单脚马镫基础之上进行的改造和升级。最重要的是设计思路的改变,只要捅破这层窗户纸,给工匠们指明方向,他们马上就能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成品。
鞍鞯就是鞍子和托鞍垫的组合。此时流行的鞍子前后挡都很矮,中间的凹处比较浅。高桥马鞍是把前后格挡提高许多,使得中间凹处坐人的地方很深,可以给骑士提供来自于前后两个方向的推力,使得骑手在双手撒开马缰的情况下,也不容易被甩下马背。
如果仅仅依靠高桥马鞍提供的稳定性,骑手在马背上前后挪动时自然不会被甩下马,但若是左右摇摆的时候,还是容易滚落马背。这时候,双脚马镫便应运而生。
这个时代流行的马镫还是单脚三角形,主要用途是为骑手上马背时提供一个踩脚的支撑。
吕布指导工匠将三角形的马镫改造成鞋子前半截的形状,从外观上看,就像一个大号的半截鞋套。这种大号的鞋套由黄铜和熟铁打造而成,分左右两边,用鞣熟的皮绳穿起来,穿过高桥马鞍的下面,搭在战马腹部两侧。马镫的下面还有小孔,再用一根细皮绳从马腹下面把两边马镫联结起来。
这样一来,高桥马鞍和双脚马镫就完美的结合成了一个整体,从横截面上看,正好占据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点位置。
马上的骑士坐在高桥马鞍的凹槽内,左右脚套在马镫的套子里面,通过双脚和背腹自然发力,就能将自己的身体稳稳的控制在马背上面。
骑士的双手被完全解放,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手紧紧抓着缰绳,另外一只手拿着长兵器或者骑弓,战斗力自然飙升。
马上骑士能使用一只手还是两只手,这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过程。
轻骑兵的主要进攻方式是骑射,但为了保持马上的身体平衡,射击的间隔时间很长,必须是在平稳的状态下才能短时间搭弓射箭,这样不仅影响准性,而且射速也没有站在地上的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