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很多人都在心头估算过一遍,几乎都判断至少需要五万贯费用。对于这么大一笔开支,不是说几十个人就能凑的出来。
私下里不少人都觉得这事完全不靠谱,党项本就贫瘠,要拿出五万贯做生意赚钱买地买商铺,或许有人会投钱。但是,要投钱干兴办官学这种短期看不到效益的“傻事”,这些精明似鬼的大户绝对不愿意。
林冲听见他们窃窃私语,既然你们都不看好,那今天,我就算笔账给你们看看。
“诸位!”他一说话,大家都安静下里,包括张仲儒都打定主意要看林冲的笑话。
“刚才大家讨论得也太热烈一点,我听了不少,大致上都是说要办这个官学,至少需要五万贯。而且听你们说,这笔费用太过于庞大,绝难凑齐,我却不这么看,因为我和你们算的账不一样。”
不一样?算账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黄小贤大着胆子说“侯爷,这算账我们每日里都要做的活计,即便用不了五万贯,应该不会差太多。”
林冲心里暗想,正是要你们觉得不可能,这样效果才最好。
“我估计顶天了两万贯就能实现,而且第一年也仅仅只需要一万两千贯。以后每年一千贯到两千贯左右的开支应该足够了。”
他的话一出口马上就引起一阵骚动,一万两千贯,估计仅仅修建两座城内的校舍和教师都不够吧,毕竟城区占据了一半的人口,郊区和乡村压根就不用玩了。
“兴办初级官学,无非校舍的土地、材料施工、器具桌椅、先生薪资等。其中土地,府衙可以无偿划拨,这一块完全可以减少前期三成的费用。”
大家一听这倒是实情,至少一万五千贯是可以省的出,可是还有三万五千贯的缺口啊。
“各位可能算下来,需要在全境两百一十多个村庄,都要兴建一所校舍,所以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我倒是觉得,既然是官府出面,完全可以集约兴建。”
“比如三到四个村庄,可以设置一所中心大校舍,可以同时满足一两百人上学。村庄之间距离远近,步行大约一到两刻钟就能赶到。这样施工费材料费可以省出一半。”
“每个教师的费用完全由府衙来承担,一所中心学舍需要两到三名固定先生,另外还可以聘任一些客座先生。大批量采购建设材料,再调拨一些军中工匠打造,我想至少可以省下六成的费用。如此算来,两万贯可以说绰绰有余,至于先生的薪资,每月提前预付即可。”
如此一来,大家似乎有些明白了,集约化建设,那就是大批量的采购带来的规模效应。五万贯钱的费用,经过他这么七算八减,居然好像真的只需要两万贯就搞定了。
三万贯就这么没了?不阔学嘛!
很多人还在摇头晃脑计算来计算取,最终他们悲哀的发现,林冲的算法毫无问题。覆盖全境的免费公学真的只需要两万贯,甚至第一年只需要一万两千贯就能启动。
这一神转折,让大家对林冲的精打细算程度有了明显的认知。几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