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晒一下。
要晒到足够干,才能用棍棒一遍遍地捶打,直到豆荚全部开裂,一粒粒的豆子都蹦出来。
那是晒得不够干的话,豆子是没办法蹦出来的。
收完了玉米和大豆,接下来就是割稻谷了。
刘若男初学割禾还没熟练,没多久就割到了手指,血流不止。
这点伤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姐妹们见惯不怪,谁的双手上没有几个疤呢。
妈妈不慌不忙的从旁边的田埂上,拔了一把野草,放在嘴里嚼一嚼,嚼碎了把它吐出来敷在刘若男的手指上,又从衣服上找个位置撕下一块布条,用麻绳包扎好。就又开始忙去了。
刘若男又开始分心了。看着在稻禾上到处飞跳的蚂蚱,忍不住的就去追逐。
把蚂蚱抓回家用火煨,或用锅炒着吃,那种美味,简直香的不得了。
刘三嫂子看着满田野撵蚂蚱的小女儿,不由叫道:
“九妹,你们学校不是要捡稻穗吗?你抓蚂蚱的时候,看见有稻穗难道你不捡一捡?”
这话提醒了刘若男,忙忙地应道:“哎!”
快天黑的时候,刘若男就提前地回了家做晚饭。
其余的人则要把割下来的稻谷一担一担的担回家。
等吃过晚饭,各家各户就在自家晒谷场上把白天收回来的稻谷打散铺上,点上汽灯,栓上牛角(一种农具),拉起碌碡沿着晒谷场一圈一圈的转着,转几圈停下来,用铁叉把稻禾翻一轮,又转几圈再翻一轮,往往到稻谷全脱下来后,也到了半夜了。
往往到这种时候,孩子们就喜欢在晒谷场上疯玩,或在铺得厚厚的稻禾上翻滚,或捉迷藏,或老鹰抓小鸡,直到玩累了在稻禾上睡去。
第二天,天还没亮。大人们就要把昨晚脱了谷的稻草和稻谷分开,把稻草挑到田里去晒,稻谷用耙子耙去杂物。
今天刘若楠就不用跟着去田里忙活了,留下来晒玉米,晒稻谷。
玉米得一整个晒好几天直到晒松了才好脱粒。
专门留下个人看着稻谷,主要是赶鸡,赶麻雀。
赶鸡还好,赶跑了还能到阴凉处歇一歇。
这麻雀却太多,赶了一茬又一茬,前脚刚赶走,后脚又来了。
有时候人们不厌其烦,每到秋收的时候,相邻的几个村子就约定一个时间,晚上一到这个时间,就由一群村民跑到树下大声的吆喝,麻雀和其它的鸟儿被惊起,扑棱棱地飞走,飞到旁边村子刚想落下,那一村的村民又大声的吆喝起来,鸟儿吓得只好又飞,又飞到另一个村……如此一来,它们飞累了,整晚都不能停下来休息,还真的有些麻雀给累死了。
但白天晒谷的时候,麻雀还是多,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赶麻雀的中途还得用耙子把稻谷翻晒翻晒。
一天下来,累得人直喘气。
等到花生,红薯也都收回来了,农忙也到了尾声了,这时候就可以闲下来坐一坐了。
可以把晒了几天的玉米棒子用箩筐装起来坐在橄榄树下一边剥玉米粒,一边聊天。看到有饱满的,好一点的玉米,就留下来到下一季作种子。
或者用木棍捶打已经晒干的大豆,绿豆。
等到玉米和大豆,都脱了粒之后,花生也晒干了,可以从花生苗上摘下来了。
这时候人们才松了口气,看着晒谷场上金黄的一片,笑容就止不住的从心里溢出来。
大人们这时也有闲心逗逗小孩了。就有人出了一些谜语给小孩猜: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猜猜是什么呀?”
“一根红线,扯到南崖,不见开花,结个小瓜。”
“把把绿伞土里插,条条紫藤地上爬,地上长叶不开花,地下结串大甜瓜。”
有猜的出来的得意地讲出答案,猜不出来的就抓耳挠腮急的不行,一时间欢声笑语撒满了整个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