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儿,数月艰苦,何来之迟也?”宋徽宗赵佶有些拉开气氛的笑问道。
朱子龙拱手一副认真的模样,回道:“身负皇命,只恐盛名之下,难副其实,所为不全,让父皇失望。稍有成绩,才敢来见!”
“观你大宋周报之上,《论语注解》和《红楼梦》名声大燥。那朱四海,朕观其颇有经纬之才,如今大宋正欲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之时,可否吾儿将其招贤纳士入的宫来?”皇帝的眼光有几分热切的问道。
朱子龙额头上滑下一棵冷汗珠,说好的我来汇报天气预报,然后谈国事呢,怎么又扯皮到这上面来了?
微微一躬身,想了下,朱子龙回道:“父皇,朱四海此人的确颇有见识。而且奇在年纪不过二十多岁,实在是我大宋百年多来难遇的奇才。”
不管三七二十一,朱子龙先给自己另一个身份猛夸一下再说,装比嘛,本能。
夸完之后,朱子龙抬头苦笑道:“父皇求贤若渴,儿臣是知道的。只是这个朱四海似乎真的是无意于功名,儿臣听说他在家乡想建一座学院,准备讲学,有意学那孔圣之行为。想来,若是他能教出几个有意功名的才子士人,其实也是对我大宋有利无弊的!”
“办学?”宋徽宗赵佶听闻这个消息,眉头锁了几下:“办学难道比入仕,为天下苍生不更好?年岁上早,欺不白负了大好时光?”
面对皇帝的疑问,朱子龙心中其实早就想好了答测。
尽管这次入宫对方不问雨来不问事,有些打乱了朱子龙的节奏。但是,之前关于朱四海这个假冒身份的事,他是真早就想好了多种对策方法的。
于是,上前借用了所谓朱四海的口气,解释了那个啥朱四海为什么无意入仕,却更认为教化天下的好处。
总的意思,大概就是,第一人各有志,这事强求不得。
第二,以朱四海的名气,一但开学,会有一大批莘莘学子慕名而来,投入他的门下。言传身授,在十年,二十年后走入北宋政坛,势必成为国之栋梁之材。
一个百年奇才,其实搅动不了多少风云,但是若是出了一批奇才,则天地为之变色。
宫殿里的百官,听闻了朱子龙的话,相互间都在交头接耳。司马康看了眼边上的同僚,细语道:“看来这朱四海,并不是像你我想像中的那么简单。有点意思!”
“说是办学,其实大肆培植新党,让改革之火再次燎原吧?这朱四海,莫不是当年王相的慕名客?”一官员悄然回答。
司马康想了想,悄然回答同僚;“也不尽然,若是他不论是寒门弟子,还是门阀子弟,各类弟子通通招进来,当真学那孔圣,有教无类。任何人也说不出来个反对的话来!”
“可是,办学并非儿戏,寒门子弟多是家中无钱之人。我听说那朱四海,也就一般人家,就算有些家产,却也是万万负担不起的。”又有人道。
“这可未必,只怕是我们眼前的这位亲王殿下,早就暗中倾资相助了。此二人皆是志向不小呀,以前还真是小看了。浪子回头,还真是回头了!”司马康突然眼中精光闪闪。
此语一出,司马康周边的官员细想一下,如今朱子龙这位赵柽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