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第一周,陆威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
他在这个时候也有了紧迫感,只是平时的训练时间就把一天的生活占的很满,现在如果想要加训练量,那真的就要用晚上。
现在的训练模式早就已经脱离了二十年前用训练量提升成绩的旧有模式。
陆威听王乔说过,他们那个时候在省队训练的时候,很多运动员一天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训练同一个项目。
比如说短跑运动员每天都要先来个长跑,然后大家一起做150米,300米,500米训练。
当时的训练思路认为,虽然自己的运动员成绩不如别人,但是以勤补拙就能缩短甚至是超过对手。
还有很多项目训练的时候都要大于实际距离,那时候的教练们认为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保证在正常的比赛里比对手体能充沛,更有优势。
力量训练基本上就是蹲杠铃,卧推强调四肢力量的训练方式,而不是很注重核心力量的训练。
很多运动员为了在能熬过漫长的训练,常常在每组训练里保存体能。如果每一次都使出全力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训练后期体力不支。
在引进先进的训练方式之后,越来越多的教练开始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为队员们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华夏足球队在大赛前每天10000米的荒唐早已经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不会出现在体育训练里。
比如说沈亮这样特点鲜明的队员,就是要把他的优势练到极致。同年龄段的队员里,沈亮完全不落下风,哪怕是黑人运动员在前程也不会占到多大便宜。
而对于陆威,教练组在逐渐摸索的过程中,发现这家伙的体能完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
这个体能并不是指一次性能跑多远,而是肌肉强度的恢复能力。
如果让沈亮连续跑5组100米,第一组绝对成绩突出,第二组也许还能勉强维持成绩,从第三组开始,起跑的强度就会出现明显的衰弱,到了第5组的时候简直成了强弩之末。
而陆威则完全不是这样,之前训练400米的时候蒋建军和王乔就发现,他竟然能在连续10组的训练里成绩保持稳定。
第1组和第10组的成绩差别也不会太大,这在其他人看来简直是一个奇迹。
虽然看起来不符合常理,不过也找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
以至于后来给陆威加入4个项目之后,陆威在每天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依然能保持高水平,这个就让教练惊叹,让其他队员羡慕嫉妒了。
“现在真的很羡慕你,能有健康的身体参加家门口的奥运会,我现在想练都力不从心!”
看到陆威做完一套400米训练课休息的间隙,刘飞人走了上来和他聊着,他还是一脸的笑容,不过和第一次见到他相比,眼神里有一些复杂,好像在做一个极其困难的决定。
“跟腱是身体的核心部位,你还是应该听队医的话。”
陆威看得出来刘飞人的心情不是很好,因为跟腱的伤情最近出现了反复,教练在训练的时候根本不敢给他上量,他也在训练的时候小心翼翼。
这段时间他的训练基本是以局部力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