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层次也高低不均。高层次高品位的艺术形式未必会受到大众的欢迎,质朴平淡的也不一定没有高端市场。
这并不是一个多么难以理解的道理,比如说现代文明中,最最前卫的艺术形式是什么?肯定是行为艺术和抽象艺术了,那玩意真的是...想喷都喷不明白,更别说欣赏了。
最质朴平淡的艺术形式呢?我觉得就比较多元化了,要说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歌小调儿。
在现代文化体系下,民歌小调儿已经没人去创作了,但民族风格并没有因此而流失,一些优秀的内涵丰富的民族风曲种,依旧流传广泛,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是蒙古草原风,一个是东北土嗨风。
蒙古草原风流行的比较早,大概在新世纪初期形成风潮席卷中华大地,其特点是曲风大气悠远,配乐以蒙古弦乐为主,重旋律而轻节奏。唱腔空灵,唱功含有明显的仿生学技巧,狼咆似的高亮长音,绵羊似的颤抖泛音,还有明显的生活元素在里面,比如一些吆喝和哼唱。
蒙古草原风的歌曲中,歌词也非常有特点,总结一下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必须有风景;第二,必须有吃的;第三,必须有小动物。
风景包括了云啊,草啊,天空啊。食物包括奶茶啦,奶酒啦,奶饼啦。小动物里包括羊啦,马啦,牦牛啦,姑娘汉子啦。
随便找一首基本都是这样。
在蒙古草原风完整的音乐体系下,还衍生出了青藏高原风和雪山雪域风,这些类别的歌曲曲风类似,全靠歌词区分,蒙古草原风里没有入云的高山,青藏高原风里没有无垠的草原,雪山雪域风里没有跑马的汉子。
第二类流行的民族风曲种,叫做东北土嗨风。
这种风格出现的比较晚,流行的也比较晚,成产业不过十几年。
其特点是充满了浓郁的东北二人转特色,曲风完全来自二人转体系,依靠更换配乐乐器尝试摆脱二人转的影子,可受专业水平所限,一番操作下来更加不伦不类,反倒不如传统二人转有特色韵味。
此类歌曲的特色一在音乐本身:单调的旋律、粗糙的编曲、滥用的乐器和浅白庸俗的歌词,歌曲主题除了爱情就是兄弟,无论是爱情还是兄弟都跟喝酒有关,估计撸串就是不好押韵,不然也能给套用上。
特色之二在歌手,东北土嗨风歌曲的歌手,无一例外,全都五音不全乐理不通,别说五线谱的,你拿个简谱给他们看,他们都得一愣一愣的问你:“干蛤呀?卖手机号奥?”
对音乐的外行使得他们缺乏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以雷同的洗脑旋律当作流行趋势,创作着海量的低俗作品,不断拉低着东北民间艺术的平均分。
好在这类歌曲的流行度并不广,东北乡镇以外,70后往上,基本没人听。
但这种音乐可怕就可怕在,东北乡镇以内,70后往下的人,基本都在听!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啊,东北土嗨风从萌芽到崛起,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粉丝群体最集中最壮大到音乐形式。
这是互联网大数据统计下得出的结论,很多音乐文艺平台都可以查阅得到。
如今我进入了娱乐圈儿,并在阴差阳错之下通过发行单曲,率先从同期艺人中脱颖而出,真正靠着成绩站在了一线巨星的行列里。在这种时候,我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一个定位。
没有目标就没有未来,没有计划就没有进步,如果没有定位,目标和计划就都没有实际意义。
定位不同于人设,人设是艺人的性格品德生活社交习惯,定位是针对作品和艺术风格,选择主要受众群体和必然对立存在的抵触群体。
经过一番调查运算和深思熟虑,我和我的团队最终作出决定,把我的歌曲,定位成引领新时期东北土嗨风,摒除三俗内容,打造东北乡村民谣类说唱新曲风。
这个定位,既抱上了东北土嗨风流行文化的大腿,又和喊麦等低俗表演形式划清了界限,又带着向主流靠拢,追求进步升华的积极意图,是个非常取巧的做法。
相关的定位信息,在两支单曲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的同时,立刻由水军介入带节奏。我亲自指导如何控制关键的节奏点,带着他们集体学习了《无极》《大圣归来》《让子弹飞》《缝纫机乐队》等最近几年大热影片的操作手段。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