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薄西海逐渐有了些醉意。
虽然穿着中原的锦袍华服,但渔猎民族的豪迈和血性仍在。作为持节使的薄西海早就不知道把自己的符节扔到哪里去了,此时正拉着司马相如不停的说着大话。
赵启明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薄西海除了使臣之外,还是乌桓王的亲兄弟。
“先生说。”薄西海拉着司马相如:“如果是在先秦,我这是什么身份?”
司马相如也有些吃惊,但还是答道:“如果是先秦时期,贵使应该是国公子。”
“国公子?”薄西海摆手:“应该给我封号。”
“西海君?”赵启明试着叫了声。
薄西海立马拍着大腿说:“没错,就是西海君。”
赵启明发现薄西海的确有点喝高了,所以笑着奉承道:“如果是先秦,叫西海君的确没错,但如果本朝,按规矩应该给西海兄土地,封西海兄为西海王。”
“这个封号不错。”薄西海摇头晃脑:“不过我们乌桓地方小,没有你们那么多的土地,乌桓王给我的领地我也没去看过,到现在也不知道有多大。”
听到这话,赵启明笑了。
其实乌桓的面积不算小,不过都是些没人的地方,倒也难怪薄西海不去。
“告诉军侯大人这些,不是说我薄西海身份尊贵。”薄西海端着酒杯:“我是想让军侯大人知道,我薄西海乌桓王的亲兄弟,说的话乌桓王都能听得进去。”
这才说到了重点。
赵启明和司马相如对望,深知这样的贵族高层,对归化乌桓的重要性。
想到这里,赵启明说:“西海兄可知道这次陛下的赏赐里有许多诗书经典。”
“纸质印刷书。”说到这里,薄西海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汉朝皇帝很大方,我听说现在的纸质印刷书很少见,只有宗室贵族才有,汉朝皇帝居然送了我们上千卷。”
赵启明笑道:“早就跟西海兄说了,这叫薄来厚往。”
“军侯大人说的没错。”薄西海放下酒杯,满意的说:“比起乌桓朝贡的物品,汉朝皇帝的赏赐要丰厚的多,除了丝绸瓷器,那些诗书经典更为珍贵。”
“看样子西海兄很喜欢书?”
“当然喜欢。”薄西海说:“最喜欢墨家,孔孟也觉得不错。”
赵启明点头。
墨家有点侠骨柔情的意思,少数民族同胞喜欢也是理所当然,但墨家经典太少了,并且跟汉武帝以后的治国方针有所区别,所以他朝薄西海说:“还是多看孔孟比较好。”
“为何?”
赵启明说:“陛下有意尊儒,孔孟学说将大行其道。”
“有这种事?”
赵启明点头,端起茶来喝。与此同时,他看了眼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心领神会,这时若无其事的说道:“贵使可知道太学?”
“太学?”薄西海不解:“何谓太学?”
“太学是本朝最高学府。”司马相如解释说:“按照祖制,朝中选拔人才,都是以举贤良方正为主,等有了太学之后,选上来的贤良方先入太学,再入朝为官时便可身居高位。”
听到这话,薄西海很感兴趣的问:“何谓贤良方正?”
“就是选出德行和才能出众之人,来治理国家。”
薄西海恍然大悟,然后说:“乌桓也有这样的制度,不过选上来的都是勇士。”
“乌桓能征善战,选拔人才当然更注重武力。”赵启明接过话来:“不过乌桓也有西海兄这等才能卓越之辈,想必除了那些勇士之外,也有不少人喜欢读书的吧?”
“是有。”薄西海说:“但不多。”
“有就行。”赵启明故意朝司马相如说:“到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