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家庭背景,两人相识经过,一切都由纪薇代为回答纪妈妈,段宁只管跟老丈人吃饭喝酒,顺便讨论怎么做菜。
是的,就是讨论做菜。
让段宁没想到的是,这个老丈人居然也是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老餮,说起吃来头头是道。
“苏东坡有言,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做饭之前这个锅碗一定要洗干净,要不然就算食材再新鲜,总也会沾上热锅的三分味,那就不美了。”
段宁大点其头,“叔叔您说的对。还有我认为洗涤用品也要慎用,如果可以的话,尽量用淘米水刷锅,那样才不会让锅沾上人工添加剂。”
纪熙平感慨的说:“是啊!时代在变,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你就说现在的蔬菜,那全是催熟的;包括猪肉,吃起来跟过去比口感差了很多,都没多少猪肉味了。”
“嗯!过去养头猪,那是年头养、年尾杀,十个月里,吃的是全是小麦麸杂草,猪肉那叫一个香。现在呢,吃的全是精饲料,三个月出栏,哪还有什么猪肉味?”
从吃猪肉,段宁又引申开来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肯定越来越高,所以我认为啊,将来绿色食品一定会大有作为。”
听他提到这点,纪熙平举着筷子停在了半空中,皱眉思考了一下,随后便很兴奋的说:
“小段,你这个思路不错。如果在江东周边建一个大型生态养殖场,请外地的老农户照着土法子饲养,养出来的猪一定很受欢迎。”
纪熙平端起酒杯抿了口,自说自话:“按照三倍的养殖周期来算,生态猪肉价格应该比饲料猪肉要贵上三倍。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怎么也要卖个40块一斤吧?”
段宁附和到:“40块那是底价。你要研究那些高端客户的心理,吃得起40块一斤的人,他不在乎多花一点钱。如果真要按照过去那种饲养方法来养猪,这样的猪肉,我认为怎么也要100块一斤吧!”
“100块?有人买?”
“咱就不说远的。纪叔叔我问你,如果现在菜场里有这种纯天然猪肉,100块一斤,你买不买?”
“买啊,肯定买。”
段宁又问:“把养殖场的饲养过程做成PPT…噢,PPT就是一种视频演示文稿。把每一头猪从出生到上餐桌,全部录成视频给你看,这样的猪肉再加50块卖给你,你买不买?”
“吃的放心,口感又极好,150一斤也要买。”
段宁笑着说:“叔叔,您这样的想法很多人都有。”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有钱人。他们舍得、也愿意花高价买东西,但要让他们买的舒心、吃的放心,那这个钱掏的也甘心了。”
纪熙平兴奋的拍了下桌子,举起杯子道:“小段说的太好了。舒心、放心、甘心,这不就是普罗大众的心理嘛。来,我敬你一杯。”
“哎,叔叔我敬你。”
酒逢知己千杯少,翁婿俩越说越投机,从做菜谈到养猪,然后又从养猪说到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胡晓梅和纪薇母女俩,本来正在那边嘀嘀咕咕着,可看到他们两人越说声音越大,不由竖耳倾听。
这听着听着,两人都听出了味。
这个其貌不扬的女婿,不仅见多识广,而且什么都能扯上两句。不仅扯上两句,扯的还都能在点子上,唬得她们一愣一愣的。
段宁可没有真的进入忘我之境,眼见纪妈妈在听,说到一些生僻词的时候会帮着解释一句。
纪熙平说的手舞足蹈:“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如果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怎么会有精神需求的存在?就好像一个人,他连饭都吃不饱,你让他怎么去品尝咖啡的味道?”
段宁说到:“社会就是一个大的零和博弈,每个人都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