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刘晋正闭着研究,仔细的思索着一些事情,为官十多年了,也是终于坐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刘晋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喜悦,反倒是觉得压力山大。
每一个内阁首辅上来, 只要是能够坐得稳的,基本上都会有一套自己的做事风格。
像刘健,当了十多年的内阁首辅,他做事的风格一向都是老成持重,注重节俭、反对冗官什么的。
这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当然了, 本身来说, 刘健在大明诸多的内阁首辅当中,也只能算是平庸之辈,但也胜在老成持重,在他的主持下,弘治朝一改成化朝的妖孽和诡异波澜。
让大明朝局恢复安宁,同时也是让厂卫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限制,朝野上下的文官们算是过上了不错的好日子。
但也仅限于此,对于治国的各个方面来说,他所遵循的那一套,依然还是儒家的那套治国之道,什么仁义道德,孝顺之类的治国,口号是喊的很不错,但实际上在治国之道上并没有卵用。
那个朝代不是说要以仁义治国, 那个皇帝不是以孝治天下,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这东西也就是用来忽悠下不明事理的天子,很多时候说的天子好像就不孝,不仁德一般。
实际上,大明帝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刘健是一个都没有解决。
对内来说,国库空虚、边防空虚、军备废弛,百姓穷苦,刘健是什么都没有做,没钱就天天喊着要节俭,喊着什么冗官的,要皇帝勤俭节约之类的。
这都不是废话嘛,根本就毫无新意,这东西你就是放到任何朝代来说,都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弘治皇帝就一個老婆一个儿子,一直都很节俭,皇宫都不舍得休憩,就这,还天天被人说要节俭,可是那些大臣呢,哪一个不是奢华无比,哪一个不是铺张浪费。
他根本就没有, 或者是是不敢直面问题的根本。
大明国库空虚的根本是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土地被士绅地主给兼并掉,原本要缴纳给国库的粮食,转而变成了免税的田地。
另外就是商税的问题,商税一直无法开征,因为朝野上下反对的人很多、很多,他刘健没有这个魄力和能力去做这个事情,当然也有可能是不愿意去坐,因为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能够根本解决国库空虚的两个主要问题,他都无法去做,也只能够喊喊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说什么冗官之类的废话了。
边防空虚、军备废弛关系到大明国防的事情,其根本还是在于军户制度糜烂,军户的军田被百户、千户、守备等等给大肆的侵占,军户吃不饱饭,还怎么当兵?
如果要整治就要得罪勋贵集团、得罪大大小小的百户、千户、守备等等,他根本就不敢。
至于军备废弛,归根结底来说又回到了国库空虚这个事情上了,没钱自然也就没有军备了,更何况,还是文官来管军队,贪污腐败成风,军备能好才怪。
对内来说,刘健可以说并没有什么作为,平庸首辅一个。
对外来说,北方草原的鞑子、东边辽东的女真、东南沿海的倭寇、西南的土司,那是轮番上演,一个也没有解决。
既没有解决的财力,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故而也只能够拖着,年年冬天看着鞑子南下劫掠,只要不来进攻北京城就可以了,其它好说,随便劫掠,劫掠够了,自然而然也就会回去了。
至于东南地区的倭寇,那也是听之任之,没有海船和战船,又没有强大的军队,根本就奈何不了那些倭寇。
让他们劫掠就是了,反正对于大明来说,损失也不大。
也正是这样听之任之的态度,这才会导致倭寇越来越猖獗,越来越肆虐,到了正德、嘉靖朝的时候,倭患就已经相当的严重了,不得不大力去清剿了。
如果能够在弘治朝的时候就对倭寇进行严厉的清剿和打击,根本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有些东西就是慢慢就这样养大的。
西南的土司也是如此,明知道他们反复无常,剿灭了之后又继续让他们当土司,当土皇帝,自然而然也就闹个不停,没完没了了。
总结下刘健当内阁首辅的这些年,可以说是非常的平庸,并且毫无作为。
谷筘
也就是后面随着刘晋在弘治皇帝大力支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