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最会用兵法的解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地广阔,更是种满了梅花。此时正是寒梅盛开,映入眼帘,让人不由感到了生意盎然。他走了不多时,就看到花园深处有一座不是凉亭的凉亭。说它不是凉亭,却是因为,亭子虽然是凉亭造型,可四周全都装有门窗。郑直见识浅,认不出这叫什么,不过却晓得,那几位应该在里边。

    “郑解元何来迟也?”伴随着从亭子里迎出来的老者一声亲热的询问,郑直避之唯恐不及的七元会正式开始了。

    因为提前讲明,所以今天与会诸位都是燕服而来。作为此间主人,白钺主动引为郑直引荐与会诸人,然后以齿为序落座。郑直不用说,敬坐末席。没办法,郑直晓得他是与会诸人中最年幼的,却不想年幼的过了分。这里最年轻的张禬都大郑直十几岁,至于众人之中最为年长的史俊,几乎和郑直祖父同龄。好在这个张禬不但是军籍同样今年也要下场,所以郑直并没有如坐针毡。

    白钺自然晓得这七元会不免有拾人牙慧之嫌,所以在进程上并没有按照谢迁等人的七元会,分韵赋诗,迭为序引。而是一边请诸人品茶,一边拉起了家常。讲的是前一阵他看围棋圣手赵九成和人对弈时的一盘残局,众人十分捧场,静静听了起来。

    郑直对于围棋晓得的不多,当然也不是一无所知,毕竟陈守瑄等人有时候技痒对弈,他也围观。因此并不感觉茫然,反而在松了一口气。

    白钺见众人感兴趣,立刻唤来下人,取出黑白,复盘残局。郑直到底是孩子心性,没多久就听的入迷,直到马中锡待白钺讲完之后,以有所感悟,作诗一首,他才回过神“残盘再着知何日,局内局外两沉吟。战罢两奁分白黑,犹是人间胜负心。”

    众人自然应景叫好,然后史俊提议,众人以棋为题分韵赋诗。

    郑直无语,这些人就不能玩点别的。好在他已经有了准备“如此就由在下将诸位前辈大作留于纸上,以便留作日后鉴赏。”完全无视了角落里秉笔待发的两名书手。

    亭内都是人精,立刻明白郑直不善此道。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郑直才十三,学了功课,哪有那么多精力去学旁的,况且作诗并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的。因此没有人反对,当然也不免看轻郑直一分。

    白钺照顾郑直,于是在众人诗兴大发,‘佳作频出’告一段落后,取消了后续作对的打算,甚至原本准备的酒令都决定改诗令为投壶。却不想郑直却主动挑起了话题“晚学后辈在隆兴观入道六年,旁的没学深,却对《老子五千文》有些心得。愿借此良机,供诸位前辈鉴赏。”

    史俊、马中锡、宋礼、白钺、张赞、张禬六人见此,晓得郑直这是要找场子,同时借以扬名。原本众人是不感兴趣的,可郑直选的是在普通不过的《老子五千文》,道家的典籍,这就勾起了众人的好奇。毕竟此书和《论语》、《易经》一样,已经成书几千年,期间无数英才都发表过对这些名着的见解,郑直又能玩出啥?

    史俊作为长者,厚道的做出了洗耳恭听的态度,其他人也就没有拒绝。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郑直立刻一边朗声背诵一边拿起狼毫再次写了起来。

    “咦?”在座诸人文学功底深厚,涉猎广博,自然都看过《道德经》,可郑直第一句就和他们记忆中的内容不一样。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郑直口中的《老子五千言》一改‘中庸’之意,反而变成了勃勃进取。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五色使人目明……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束而为一……”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人之道,为而弗争。”郑直一口气将五千言背诵兼默写下来,然后放下狼毫,躬身对众人拱手“此乃在下六年研习所得,请。”

    白钺等人却早就被郑直的一手快书惊艳到了。从郑直提笔,到现在,不过半个时辰,可郑直已经写了五千余字,不但是标准的台阁体,还是如今最时兴的沈体。

    马中锡拿着一张郑直刚刚默写的文稿,鉴赏片刻后问“郑解元的字令在下叹为观止。只是这经文为何与俺看过的不同?”

    郑直向马中锡微微躬身“在下以为,目下俺们看到的《道德经》、《五千言》都是被后人篡改过的,乃是伪作。”

    众人互相看看,白钺作为今日七元会的召集人不能不开口“何以见得?”

    “按照传世版《道篇》在前《德篇》在后。可《道篇》所讲的是君子之道,地之道,而《德篇》讲的是圣人之道,天之道。晚辈以从道六年的心得,认为“德”是道的升华,“道”是德的根基。”郑直开始时也没在意这些旁枝末节,可是在多次要求杨儒复述《道德经》的时候,对方有几次却先背诵了《德篇》,一次两次之后,就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才晓得,杨儒看到的书中,不但《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且两篇是写在一起的。这才设计了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也是晚辈质疑《道德经》的起因。”

    中华礼仪之邦,历来讲究尊卑有序,天在上,地在下,所以众人对郑直的这个近乎敷衍的理由给予了认同。可据此就判断这《道德经》是伪作,又未免太过儿戏。

    “历来都说道门‘无为而治’,可无为不是啥都不做,袖手旁观。而是循大道真理,顺势而为。何为顺,保国、护民、敬祖、礼神即为顺。

    道门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保国’主张。如《太平经》卷四十八《三合相通诀第六十五》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再比如卷九十一《拘校三古文法第百三十二》天乃与德君独厚,故为其制作,可以自安而保国者也。再如《老君音诵诫经》老君曰:吾汉安元年,以道授陵,立为系天师之位,佐国扶命……”郑直自然也晓得这个道理,接下来就将这几天搜罗来佐证他观点的典籍片段一口气说了出来。

    如同先射箭后画靶一般,道家典籍千千万,内里又分为各个流派,再加上《道德经》本身就彼此矛盾。郑直想要找到佐证,实在太过容易。他也没指望真的闹出什么动静,只是想证明,他只是没有时间来填词作诗,仅此而已。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