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顾父不太注重孩子上学的事。
李母肯定是要送孩子上学的。
所以李向南上学了,一样也供顾翠华上学了。
顾父的话:我知道你都把孩子们当亲生的。
我也是。
长锁结婚花多少钱,向白结婚也没少他的。
翠华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周家这样的条件不好找。
要是没有向白这个事,人家肯定看不上咱家。
现在我想着为了翠华的将来,要是能试一试的话咱就问问……
李母这时候有口说不出,顾父这是想用他儿子的命换来的恩情,给他姑娘换幸福。
在顾长锁没结婚之前,她这个后娘还真挺好当的。
这些孩子都不淘气,不讨厌,不顶嘴。
顾翠华知道干家务,知道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
这个孩子要是有个好前程,她也高兴。
而且,啥恩情不恩情的呀?
周家想着你,就来看看,人家不来你还能去上门讨要呀?
周母一直把话说的很客气,但是那个人一看就不是和他们这些农村妇女是一路的。
她以前真没想到,顾翠华这个丫头的心还挺大的。
她这是想攀高枝,难道她就没有想过攀高的日子会不好过?
向东在村民的眼里看着是高嫁的,羡慕的人很多。
农场的人家条件肯定比村子里好。
可向东嫁的也是老百姓人家呀。
她男人还有一点缺陷。
所以说到底,向东也没有高攀什么。
他爹和顾翠花都想过富贵日子,就没想过那富贵日子是天下掉下来的,是那么好过的?
要是这是自己的向南,她肯定不要向南这么做。
李母真是长叹了一声。“周家是个啥条件咱们都清楚,咱这样的人家配不上他们。
张杏儿今天提的这个事儿,我当时差一点没气死。
话都没说出来。
这是谁给出的主意,我闭着眼睛都想得到!
那她就是做梦呢!
如果周家大姐要是下回还来,有提这事儿的意思,我就试着问一问。
这事儿得要人家自己愿意,携恩图报的事我不干。
要是人家不再来了,或者来了之后什么也不提,我可真是没脸问。
你别说不是我亲生的我就薄待了。
这事就是放在向南身上,我也张不开口。
也就你顾家二嫂有这个厚脸皮。
张杏儿这个不要脸的糟心玩意,我现在身子不好,我不跟她计较,等我养一养的。
她真以为我这个做后婆婆的拿的没招是不是?
我这些年做的哪一点差了?你说我管不管得着她?”
顾父:“你是做婆婆的当然管得着。
你该给她立规矩就立。”…
周母第一次来的时候,是相南先进的屋。
她自然就和周母介绍自己的女儿,说这孩子还在上学,开学就念高一了。
随后进来的是顾翠华,这孩子比向南大三岁也在念书。
顾翠华还在念小学的事情,就被李母给隐去了。
周母肯定想不到顾翠华比向南大,却还小学没毕业呢。
人家那家庭找一个小学没毕业的?
等知道了这事的话会怎么样?
李母觉得要是为了顾翠华的终身幸福着想,就应该把这件事情说了透。
可是说透了,要是人家嫌弃的话,顾翠华和他爹是不是会恨自己?
那可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了。
李母到底是心善的人,她就问一问顾父,这事说还是不说。
顾父当时就不让提这事儿……
这些事全在原主的记忆里。
原主对这个父亲还是挺尊重的。
但是李向南真的不这么想。
就这一件事,她就觉得这个继父挺恶心的。
张杏儿真是一心想促成这事,第二天就撵到公社去了。
跑到那儿去嚷嚷要和周家做亲戚。
周母因为不愿意,表现的就挺生硬的。
张杏儿的话说的就很难听。
说周母就是说好听话,人家救了你的儿子,想跟你家做个亲戚都不行。
人家的姑娘是长得不好,还是缺胳膊少腿啊……
让张杏儿这么一闹,好像周母真的忘恩负义似的。
周母一看实在是躲不掉,就来找李母了。
李母当天让张杏儿这么一气,觉得自己应该挺起来了,赶紧养好身子。
人有精气神了,养病就好得快。
周母来的时候,把事情一说,总算她挺住了,没又气倒了。
李母明确的说他儿子姓李,他堂妹也姓李。
要说是姓顾的,也就她养大的这个顾翠华,跟向白的亲妹妹差不多。
他们是打着自己的旗号讹人呢。
现在自己的身子撑不起来,等自己再好一点了,肯定到供销社去给周母证清白去。
到那时候她也肯定收拾自己家的这个败家的媳妇儿了,还有她的妯娌。
李母也把家里和他们的亲戚关系同周母说了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