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李太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太后,即李氏,北直隶漷县人,出生于嘉靖二十五年,家境极其普通,父亲李伟是泥瓦匠出身。据说其大名叫做李彩凤,不知道是不是出自于典故“身无彩凤双飞翼”,不过想来李伟应该没有那么多的文化。

    在李氏年幼的时候,由于家乡灾情过于严重,导致李家生活极为困难,无奈之下,李伟拖家带口来到了京师。“京师大,居不易”,之后由于手头拮据的原因,李伟便将女儿李氏送入皇宫,做了一名宫女。这可能是他这一辈子当中,作得最为英明的一个决定了。

    李氏初入宫时,只是一名普通宫女,并没有人能料到她日后会飞黄腾达。

    嘉靖三十九年,即李氏十五岁之时,她被指派进入了裕王府,侍奉嘉靖皇帝的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由于那个时候,嘉靖原本有好几个儿子,身为老三的朱载垕,刚开始并不受他老爹待见,加上他老爹又信奉某些方士的“二龙不能见面”之说,所以朱载垕只能在女人和美酒当中寻找慰藉。

    正在这个时候,李氏走进了朱载垕的世界。由于李氏聪明伶俐,又生得模样俊俏,很快就获得了朱载垕的宠爱。

    嘉靖四十二年,李氏为朱载垕生下儿子朱翊钧。嘉靖驾崩之后,原本没有希望做皇帝的朱载垕,居然成了先帝的唯一儿子,“咸鱼大翻身”,坐上了龙椅。

    隆庆元年,朱载垕即位,是为明穆宗。同年三月,明穆宗封李氏为贵妃,地位仅次于陈皇后。

    隆庆二年,李氏为朱载垕生下另一个儿子朱翊镠。

    万历元年,朱翊钧即位后,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按照明朝旧制,新皇帝即位,尊前任皇后为皇太后;若有新皇帝生母称太后的,就加上徽号以示区别。

    当时,大太监冯保想讨好李氏,因此以并尊两太后的名义,暗示大学士张居正交付大臣们商议,尊明穆宗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李氏为慈圣皇太后。

    尊号问题解决后,李氏与陈氏两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区别。陈太后住在慈庆宫,李太后住在慈宁宫。只是后来,张居正上书,为方便李太后看护朱翊钧的起居,当迁居乾清宫。

    万历六年,朱翊钧大婚之后,李太后又返回了慈宁宫。

    不过在万历皇帝登基之初,李太后做了两件大事。正是这两件大事,才保证了朱翊钧的皇位稳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李氏的这两个举动,才造就了“万历中兴”的盛世局面。

    其一是换掉原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让冯保上位。

    孟冲本是厨师出身,机缘巧合之下,入宫做了太监,一直在尚善监任职。隆庆年间,孟冲掌管起了“十二监”之一的尚膳监,后来,被大学士高拱所器重,被推荐给皇帝,于是他便坐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高位。

    孟冲没什么大的本事,善于谄媚,“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李太后自然是没什么好感的,于是在隆庆皇帝去世之后,就被撤了职。

    李太后做的第二件大事,也是关于人事任免方面的:罢免时任首辅高拱,并将张居正推上首辅一职。

    其实关于高拱被罢免一事,表面上看起来,原因简单至极。

    朱翊钧即位后,高拱曾在内阁说过一句话:“十岁幼童何能尽理天下事?”,这里的幼童当然就是指万历皇帝。

    虽然高拱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不臣想法,可是这句话,却被张居正透露给大太监冯保,又经由冯保之口,传到了两宫太后(李贵妃和陈皇后)耳里,两人当即大惊失色。尤其是李太后,她哪里能够容忍这样的大学士来辅佐自己的儿子。

    万历元年六月十六日的早朝之上,李太后在内阁、五府、六部的高官面前,严厉斥责了高拱的罪行,指摘对方的行为藐视皇权,擅权无君,是大逆不道之举。

    事情还没完,骂了一顿之后,李太后还绕过内阁,当场降旨将高拱罢官,命其立即还乡,不许在京师多做停留。

    事实上,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欣赏由来已久,而她对高拱的猜忌和不满,也并不仅仅是由这一句话而起。不过不管怎么说,她的这个举动,在事后看来,确实是英明无比的。

    隆庆皇帝即位后,常年沉迷女色,健康已大不如前,状况不容乐观。而在这个时候,妖道王九思自称深谙阴阳大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