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一看,是太子反驳,不禁心中大乐:太子有自己的见解,这是他十分愿意看到的。当下含笑说道:“哦,说来听听。”
“儿臣认为,朝廷已昭告天下:今日选出新科状元。若拖以时日,必然有负天下。”
“嗯,”英宗点点头,“郑爱卿,你认为如何?”
郑渊略一沉思,道:“启奏皇上,微臣也认为,比武之事,不可拖延。况且,战场鏖战,并非一招二式可制胜,因此,明知力之不继而拼斗,方可显示二人的功底与耐力。”
“嗯,”看来英宗对兵部尚书的答案有些满意,但他仅是稍稍点头,也未云至否,“众卿还有什么高见吗?”说着环视众臣,“哦?文状元冷秋河也在?冷爱卿,你认为如何?”
冷秋河站出来拱手奏道,“微臣认为,今日这场比武实不该再进行下去!”
“哦?”英宗轻捋胡须。
冷秋河接着说道:“迟、铁二人均已比过三场,但二人的对手强弱不一,所以二人战前所消耗的体力也不一样。因此,这场比试再比下去就会有失公正。”
“哈哈哈,不愧是文状元,”杨太师抚掌赞道,“此番见解果然精妙无双!”
冷秋河没有理会太子及姚伯儒投来的责怪的目光,继续奏道,“不过,若改日比试也是万万不可!诚如太子所言,况且,武状元必定会在此二人之中产生,若改日再战,必会给一些奸诈之徒可乘之机。只消在二人其中之一身上略作手脚,便会使比试失去意义!”
“冷少傅一言惊醒老夫啊,”郑渊道,“皇上,微臣还未曾为官之时,也见过不少民间比武,也曾出现今日的状况。但一旦延迟比试,第二天便会有一人因为各种原因体力大减,或突然重伤甚至身亡,更有市井之徒借机下注赌博,影响甚坏。因此,老臣认为,比赛不可改期!”
“既不可继续,又不能改期,这该如何是好?”英宗自语道。
台上一片沉默。
“万岁,还是先终止比赛再说吧!”冷秋河奏道。
众人一齐向台下看去,只见场内迟、铁二人均已力尽,但依然竭力拼打。然而手中的枪好像万斤重,二人无力的挥动着,已不似先前的勇猛。
“皇上,刀枪无眼,这二人均是我大明王朝不可多得的人才,万一稍有不慎,有所伤亡,那将是损失莫大啊!”姚伯儒道。
郑渊见状也急奏:“望皇上早作定夺!”
“也罢,”英宗叹了口气,示意郑渊,“郑卿。”
郑渊会意,转身宣布:“皇上有旨,比武结束!”
“传朕口谕:所有武举即刻回驿馆侯旨,不得有误!”
随着皇帝随身太监的宣谕结束,五名武举一同离开。
“冷爱卿,朕已按你的建议终止比武,也决定不再复试。那你说说,这个武状元,应该给谁?”英宗把难题推给了沉思中的冷秋河。
“呃……,这个嘛……”冷秋河明显有些迟疑,“恕臣直言,迟、铁二人应同为武状元。”
“大胆冷秋河!竟敢无视祖制!“太师气呼呼地吼道,”臣启皇上,本朝自洪武皇帝以来,不论文、武状元,从未有过二人同登榜首之例。冷秋河此举实属目无朝纲,有乱祖制!请皇上将其治罪!”
旁边姚伯儒、郑渊凑在一起议论开来,太子则一脸担忧地望着冷秋河。
“冷爱卿,太师欲治你无视朝纲之罪。你可有何说辞?”英宗问道。
冷秋河面无惧色,“敢问太师,《大明律》哪条哪款写明:同科不可双状元?”
“哼!你当老夫不知?!《大明律》之《举科》末句分明道:每举必以最优者为冠。所谓‘最优’必一人,何能两人同冠?”
“?那如果二人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又当如何?”冷秋河又问道。
“怎么会有不分上下之说?只要多比试几场,胜负必有分晓!”杨可渝辩道。
“诚如今日,事非得已,不能进行再比试,难道太师能选出优胜者吗?”
“这个……”
“如果,强行选出,必有不公之嫌,而武状元之位又不能空缺,太师意下应该如何?”
这……“杨可渝又在迟疑。
“杨太师,万事不可拘于先例,非常之期当有非常之举。此事本朝虽无先例,但如果施行,本朝将是后世的先例!”
“好!”英宗赞道,“好一番说辞!冷秋河所言,甚合朕意!”
“可皇上,如果一下出现两名武状元,恐怕……”郑渊还是有些担心。
“哎,郑尚书,您认为此番武举比之往年如何?”冷秋河问道。
“无论总体还是个人,实力要比往年的强!”郑渊肯定的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