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属于没话找话,种师道世代名将,又是张载的子弟,故旧同窗遍布关中,又是知兵的人,童贯想要用兵,纵然不知会他,种师道焉有不知之理?不过嘛,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多数都是从废话开始,例如“今天天气哈哈哈”“你的手表几点钟”之类,因此高强这也不算是纯粹没用。
种师道也算闻弦歌而知雅意,他想的又深一层:高强开口提到童贯,又说西北兵事,显然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自己不如开门见山,把问题解决了,省得大家在这磨牙:“青州相公,来意某已尽知,童帅锐意进取,其心可嘉,但种某以为时机尚未成熟,恰好官家垂问,便据实以答,冒犯了上官,却也顾不得许多了。”
明白人就是好说话,既然触及核心问题,高强也就顺水推舟:“种钤辖,实不相瞒,童帅来时叮嘱本府,说道种钤辖文武全才,兵事熟稔,既然不赞同他的方略,应当畅所欲言,不可存了私心,大家都是为国尽忠而已。”
种师道看了看高强,心下颇为意外。他因为受到业师党籍案的牵连,原本蓬勃向上的仕途强行腰斩,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时候却被迫赋闲家中,那种滋味可想而知。因此童贯拿着天子御命请他出山的时候,尽管对方只是一个宦官,种师道还是决定尽力相助。
不过呢,想法是一样,作出来就是另一样了。童贯虽然是宦官中少有的知兵者,却终究是半路出家,和种师道这样浸淫多年,又有相当天分的将门虎子是不能比的。偏偏种师道自视甚高。俩人之间有点外行领导内行的意思。渐渐就生了嫌隙。此外。西军中种家和关学的势力又极庞大,种师道这一出山,短时间内就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这种人心所向是童贯无论如何都及不上地。
身为大军统帅,又是个心理比常人更敏感地宦官,童贯对这种情况地不满可想而知,不过用人之际。他还是极力隐忍,种师道也是个懂得世务的人,俩人还算相安无事。可是童贯要求调派内地弓箭手入陕参战,种师道极力反对也没有效果,这种矛盾终于在皇帝赵佶面前爆发了出来,才弄得这步田地。
“高青州,某家进京仅只几日。却也知晓青州相公乃是当朝公相之孙婿,不知青州相公对崇宁初的党籍案如何看法?”元佑党籍案是皇帝钦点,御笔书写地党人碑,就算入籍的党人有意见也不敢直说。现在这么直接提出来,种师道也是不想再多费唇舌了。事实上他下定决心归隐,弓箭手一事不过是个导火索而已。
高强心中一跳。知道是要害问题了,硬着头皮道:“种钤辖,本朝党争之烈,实在叫人扼腕,似令师横渠先生,洛阳二程先生,王荆公,司马温公,三苏学士等,若能戮力同心,为国尽力,我大宋岂是今日模样?偏生你有你的法,我有我的法,一人行一法,弄得百姓不知所从,国力都在这内耗中损尽了,岂不可惜?”
种师道大为惊讶,高强的立场竟是比较中立的,出乎意料之外。也幸亏他是将门出身,对于学统之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